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20: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活动反思:
这一学时的活动,我本着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到《校园礼仪表演》中来,并通过积极的参与亲身的体验更加深入的理解《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并通过大面积的鼓励活动调动学生再次才与的积极性。
16
《做阳光少年》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2. 在与人和睦睦相处中,能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希望,体会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教法学法
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阳光少年”,如何能成为阳光少年,快乐成长。 教材分析 重点
1. 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2.在与人和睦睦相处中,能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希望,体会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难点
在与人和睦睦相处中,能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希望,体会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教具 教学过 程 一.激趣引入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照片 二.实践活动 1.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并归纳记录。 2. 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 三.认识心理的变化 1. 设计调查问卷 我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我的收获? 2. 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 3. 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
4. 讨论交流:什么才是健康的心理。 四.快乐成长你我他 1.组织一次文娱活动 小组内讨论活动的计划: 报名负责人、 主持人、 组织人、 策划人、 活动安排 2.组织学生参观校的心理咨询室 3.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
4.了解男女同学交往的情况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组成员 调查记录
调查心得 五.总结
通过这次的活动,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请谈谈你的收获与建议。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做个阳光少年
17
活动反思:
本次《做阳光少年》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从计划、实施、评价、反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从校内引向了校外,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2、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增强生活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做阳光少年的快乐。
18
《发明的技法》
活动目标
1、通过对20世纪重大发明的调查了解,引导学生加入到小发明小创造的行列中,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欲望。
2、提供大量的创造发明的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通过学生对身边小发明解决生活大问题事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破除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和敬畏感。
4、通过开展小发明、金点子主题征集活动,在思维和想象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5、能够运用调查、阅读、交流、研讨等方法去搜集并整理有关发明的小故事,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查找小发明、小创造信息的技能。
6、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创造预备活动,营造良好的小发明小创造氛围,提高学生探索、协作、创造的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
1、收集尽可能多的少年儿童小发明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2、收集有关20世纪重大发明的详细资料,包括这些发明的用途和发明者情况。 3、制作一些实用小发明,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学习相关的小发明知识。 4、准备一个微型“想法记录本”,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格式,把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碰到的一些感到不方便、不顺手、不满意的问题记录下来,为活动做好前期素材准备。
5、根据条件自备有关小发明的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看图谈话导入活动课题。“你知道下列产品是发明的成果吗?” (二)活动流程
1、发明改变我们的生活
(1)看一看20世纪改变我们生活的发明,了解这些发明的用途和发明者; (2)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吃穿住行都在发生着哪些变化;
(3)明确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创造者、发明家,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自信心。 2、生活处处有发明
(1)读一读、议一议、找一找,认识小发明能解决生活大问题; (2)开展小发明、金点子主题征集活动。 (3)说说同学中的发明故事。 (三)活动小结
1、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要明白:既然我们享受着别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就应该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别人服务。 2、活动评价。 课后拓展
(1)走进厨房找发明; (2)“我是未来发明家”演讲; (3)收集少年发明家的故事; (4)成立点子俱乐部。
19
活动反思:
本次《发明的技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从计划、实施、评价、反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从校内引向了校外,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2、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增强生活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学生在学习发明的技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
3、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资料、图片,使他们走进生活。他们通过去上网、询问、到图书馆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