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29: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的积极措施。

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3顺应四时 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天气的变化规律。

4疾病 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子作用于身体使之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功能代谢紊乱和精神、社会适应异

常的状态

5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6“归真返朴”: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7养生 保养生命,即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8疾病 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9邪气 是一切致病的因素。

10五行的制化 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现象,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和发展变化。

4衰老 就是机体性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显示的由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的老化和组织的改变,而导致

形态、功能、抵抗力和适应性等各方面退行性变化

15健康 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

16起居有常 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17医学模式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18正气

是泛指人体的抗邪能力,包括脏腑气血阴阳,经络之气,阴精及津液等基本物质及生理功能。 19心理年龄

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20形神共养

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23情志

是人对其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与意志过程 24体质

是指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上和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25禀赋

系指父母授予子女的天资与体质。 26气质

是指人体在先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的特征。 27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是人体中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30生命

是生物大分子(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存在形式,由物质、信息、能量三种基本要素组成的综合运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对内外环境选择性反应的属性。

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中医养生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_________、衰老机制及其防老抗衰方法的门科学。目的是指导人们顺应生命规律求得健康长寿 3、太极拳分主要为 孙氏 吴氏、武氏 陈氏 杨氏五种。

5人类生命要经历胚胎 诞生 生长发育 成熟 以及衰老等过程最终走向死亡。 10精气神三者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活力,支配生命运动的重要物质。 13

、人类的寿限称之为天年

14衰老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演变的过程。衰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_生理性衰老,一种是病理性衰老

15在六淫邪气中,易致上火的邪气是(火热之邪)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寒邪) 16奇恒之腑是指脑、骨、胆、女子胞、髓、脉,其功能是贮藏精气 17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病人 慢性病人 老年病人

20养生学的研究对象:生命规律、衰老机制 养生原则和方法 22睡眠环境宜(恬淡宁静 光线幽暗 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27养生的总则是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

28情志活动的产生,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

29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

1.何谓经络?经络有何生理功能? 答: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的生理功能是: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肢体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机能平衡 感应传导作用

2.饮食调养的原则有哪些? 答:(

1)饮食有节,寒温适度。每日的饮食物应有一定的节制,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定时定量; 饮食的寒热应该适合个人的温度(2)五味调和,荤素结合。五味对人体的五脏有特定的亲和性,五味调和,五脏能得到全面的补益;荤素结合,机体的营养丰富,抗病能力强,方可延年益

寿。

3)三因制宜。饮食养生的原则是必须结合个体的体质、生活的地理环境和季节气候来指定。 4)顾护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所以在饮食调养时,一定要保护脾胃功能 3如何理解“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大德必得其寿”出自孔子的《中庸》

)?

认为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才能心旷神怡,体内安详舒泰得以高寿。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现代养生实践证明,注意道德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助人为乐,养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

趣,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5中医养生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

中医养生学是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问题, 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

则。

6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是在辨证施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调养,并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正气为本 预防为主 整体观念 审因施养 清净养神 节欲保精 阴阳平衡 畅通经络 协调脏腑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和于数术。 7影响寿夭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禀赋的作用

人体的寿夭鱼禀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禀赋越强,寿筵越高,反之亦然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寿筵。社会科技越发达,政治越稳定,经济水平越 高,促进健康向更高层次发展

3非生物环境对寿夭的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物质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均会影响寿

限。

4后天调摄的影响 8.血的功能有哪些?

答: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

①、维持人体脏腑形体等组织的生命活动 ②、机体运动和感觉都需要血液的濡养 ③、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9健康的三大要素是什么?其四大基石是什么? 答:健康的三大要素是:1躯体健康 2心理健康 3对社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效的社

会活动和劳动的能力

健康的四大基石是:1)合理饮食2)适量运3)生活规律4)心理平衡

10

、生理健康有哪些特征?

答: (1)眼睛有神

(2)呼吸微徐 微徐,是指呼吸从容不迫,不疾不徐。 (3)二便正常 (4)脉象缓匀 (5)形体壮实

(6)面色红润 (7)牙齿坚固 (8)双耳聪敏 (9)腰腿灵便 (10)声音宏亮 (11)须发润泽 (12)食欲正常

11、你认为饮食养生有何意义和作用?如何进行饮食养生?

答:饮食养生的意义和作用是:饮食养生的预防作用;饮食养生的滋养作用;饮食养生的滋养作用;

饮食养生的治疗作用。

饮食养生的方法是:谨和五味,避免偏嗜;按时节量;宜清淡,忌厚味;饮食卫生 ;进食保健:进食宜缓,进食宜专,进食宜乐;食后养生:食后漱口;食后摩腹,吃食以后,自左而右,可连续做20~30次不等;食后散步 12、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①顺应自然:要掌握自然变化规律,主动地采用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②养性调神:要避免不良刺激和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③护肾保精,房事有节:性生活必须有节制;

④体魄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适量;

⑤调摄饮食:应根据体质不同辨饮食之宜忌,以及药膳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