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19:52: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基础逐渐雄厚,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开始对城市滨水地区进行建设。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的黄金地带,能为城市提供比较优质的土地开发和较多的新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作为城市对外形象窗口,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和重塑城市形象。本文针对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内容、问题及原则进行分析。

【关键字】: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我国也有很多城市加入到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与更新中来,并已经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滨水地区的开发项目。如:沈阳市中心运河的改造、上海的黄浦江岸线规划、苏州的金鸡湖湖滨规划与开发等。我国很多城市政府已经认识到,滨水地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显著促进城市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并带来税收、就业和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一、滨水地区的概念

滨水地区: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滨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等。笼统的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

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它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吸引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二、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形态内容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考虑滨水区城市形态,不仅直接研究水体、滨水两岸地区,而且应该把它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从大局入手,以整个城市结构、城市空间形态为背景,从城市的角度出发,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和延伸,形成完整的滨水城市形态。城市形态设计应立足于景观、历史、经济、文化、生态等诸方面整体效益,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与城市整体结构的契合,华盛顿和堪培拉是两个成功的范例,这两个城市都是近现代在完全未开发的自然地形条件下建造的。而大多数滨水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滨水区域的空间形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应与所处环境的整体结构形态相一致,使得滨水城市的水域空间与其他区域呈现空间特征,宏观上保持城市结构的完整性与整体性。

三、滨水地区开发存在的问题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主要的开放空间之一,其开发不仅涉及工程、交通、景观、环境等诸多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众多部门、团体的利益和矛盾,是城市土地开发中最复杂、最困难的地段之一,也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在过去的40多年中,滨水地区的

重建和开发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以及国际间城市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水地区开发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我国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规划设计仍处于探索之中。虽然有些项目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一些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大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项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滨水地区开发的不够成功,甚至是失败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滨水地区规划与城市缺乏有机联系,导致滨水地区的开敞空间往往与城市其他开敞空间缺乏合理、富有生机的衔接和过渡,独立的在城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彼此割裂,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另外,由于许多滨水地区的土地仍被传统型“赖水为生”的产业或部分工业、商业建筑用地所占据,滨水岸线也不够连续,市民无法接近和享用。

2、滨水地区基础设施不全且残旧落后,尤其缺乏亲水设施,缺乏对人的使用需求的考虑。另外滨水活动类型单调,很难吸引人群驻足,主要的活动还是以餐饮休闲为主,兼有漫步道或公园等,能真正提供丰富活动的空间还是比较匮乏的。

3、由于历史的原因,滨水地区往往被传统的工业、企业占据,污染严重,虽然有规划方案,但城市化土地的经营往往落后于市场开发的需要,造成长时期内新建项目与老旧企业混杂并存的格局,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无法实施,滨水景观界面处于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