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8:07: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1日 信息来源:

现代物流业是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方法,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一体化运作的复合型产业。为进一步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条件

(一)发展基础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次由第18位跃升至第15位。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依存度不断提升,并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区位优势愈加凸显。我市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3.物流设施不断完善。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在肥交汇,为华东地区与西部地区公路、铁路货运主要联系通道。水路运输是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一横一网十线”和安徽省“两干三支”航道骨架体系的组成部分,1500吨级货轮可经巢湖通江达海,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首年吞吐量即突破5万标箱。合肥骆岗机场是全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已开通30余条航线,合肥4E级新桥国际机场即将投入运营。合肥还是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政府联合批准的七个重点建设货运站场之一,拥有上海铁路局最大货场。

4.物流产业初具规模。2011年,全市共有运输、仓储及综合物流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2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完成增加值约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近3%,占服务业7%。

(二)制约因素

1.专业化程度较低。多数物流企业仍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来完成,服务能力较弱,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2.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少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功能单一、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在利用信息技术追踪货物、库存管理电子化、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技术支撑等方面相对落后。

3.物流人才缺乏。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成为制约物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关键因素。

4.市场竞争不规范。物流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产业政策体系支持,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过低,中小物流企业资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无序竞争现象,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一体化运作。

(三)发展机遇

1.国家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公布和实施,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呈现加快发展态势。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制造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形成相互渗透、联动发展的格局。 2011年,工业品物流总额143.6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占社会物流总额90.2%。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物流合作不断紧密。全国物流业发展呈现的新态势为合肥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2.安徽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合肥物流圈和建设合肥物流枢纽,明确合肥物流圈主要依托和服务于合肥经济圈,建立跨区域的全国性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联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强调依托合肥交通区位、技术优势和现有的经济基础,以公铁联运和航空运输为重点,规划建设合肥综合保税区、合肥空港物流园等综合性物流园区,加强与武汉、郑州物流中心的联动发展,共建中部物流城市群,将合肥建成重要的全国性物流枢纽。省规划对合肥的新定位,为合肥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态势。我市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重要的省会城市、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等政策叠加优势,大力承接国内外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家电、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随着合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为合肥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内容,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以培育有竞争力的物流主体为重点,以物流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居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5年,把合肥初步建设成为东中部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及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着力为现代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相结合。加强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把握面向消费需求的生产转型趋势,促进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切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以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物流企业培育为重点,在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带动上率先突破,推动现代物流业整体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