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版)总复习:考点集训第三十九课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20:38: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表现出必胜的信心。辛弃疾这几句,以刘义隆草率北伐落败的典故,批判南宋朝廷不做抗金准备,不思收复中原,导致国土沦丧。

七、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题目。

咏史(其二) 左 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指汉代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磾、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答案讲评】C (“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②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①,令堂清坐亦鸣弦②。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①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②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答案讲评】C (“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分析有误,本句就是概叙,并不是具体刻画别前欢笑。)

2.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②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②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清 平 乐 张 炎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②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②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序”点出了所咏之物,表明这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借“不以色香自炫”暗示自己的清高。

B.词前的“序”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写出作词缘由,表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的赞美之情。

C.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形”与别处兰花不同,“神”则比西湖残月还冷。

D.词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墨兰比拟为具有人的特点,说墨兰“贞芳”,留下“许多清影”。

※【答案讲评】B (错误在“表达了自己对画家所南翁的赞美之情”一句,此词是借所南翁所绘之无根墨兰表达自己的亡国破家之痛。)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词人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自 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诗人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答案讲评】A (“可看出诗人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诗人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