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肠道中的菌群代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3:19: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酸偶氮磺胺吡啶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口服给药后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结肠内菌群还原→磺胺吡啶(强抑菌作用)→5-氨基水杨酸(抗炎作用)

大黄、番泻叶等植物性泻药含有蒽醌甙类,原药并无致泻活性,口服后在小肠不被吸收,进入大肠经菌群水解释放出甙元-蒽醌类化合物才具有泻下作用。小鼠静注番泻甙40mg/kg,无泻下作用,而口服则有100%的泻下效果。研究发现:番泻甙→在大肠水解→甙元→被菌群还原裂解→大黄酸蒽酮(泻下活性最强)楔样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青春型双歧杆菌等治疗消化道感染的酞酰磺胺噻唑、琥珀酰磺胺噻唑必须在肠道经菌群酰胺酶水解,释放出磺胺噻唑后才有治疗作用。

5.3.2肠道菌群对药物的毒性作用

肠道菌群通过催化药物水解、还原等分解性反应常可产生脂溶性增强、易于吸收、毒性增强的代谢产物,导致药物毒性反应。尤其是与某些化合物的致癌性有关。如苦杏仁甙,动物:饲苦杏仁甙有很强毒性,但非口饲或予投抗生素再口饲以及给予无菌大鼠则无毒性反应。如用500mg/kg苦杏仁甙灌胃小鼠,80%死亡。但相同剂量静注,全部存活。每天肌注2500mg/kg,15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6结语

了解宿主基因与一直变化、高度多样性的肠道菌群所拥有的众多基因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生物学面临的巨大挑战。一个普通人应该被看成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一个由10%的真核细胞与90%的原核细胞组成的“超生物体”。共生菌群通过与肝脏及免疫系统的互相作用,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参与药物的代谢,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有60%以上与其共生菌群的结构有关。肠道菌群与人体间经过长期共同进化才取得的和谐关系,现在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临床上大量的、轻率的、不加控制的使用抗生素对人类的危险,不只是产生多重耐药病原菌,还会引发机体内正常生物群不可逆的变化。也许在人类开始使用抗生素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启动了对自身共生菌的大规模的基因工程,然而我们对其可能导致的结果却一无所知。

参考文献

1 尚婧晔,余倩,. 肠道菌群代谢作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1).

2徐凯进,李兰娟,邢卉春,. 肠道菌群参与宿主代谢对医疗个性化的影响[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2).

3 左风,严梅桢,周钟鸣.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2,(8).

4 尹军霞,林德荣.肠道菌群与疾病[J].生物学通报,2004,39(3): 26-28.

5 张敏,范小兵,杨虹,李堃宝,奚万艳,王一鸣2003 - 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