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3:26: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职生厌学的原因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诸如学生厌学,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本文拟对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寻根溯源,对症下药,从教学管理、教材改革、教法革新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对应的扭转中职生厌学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 厌学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势不再,招生陷入尴尬境地。迫于生存压力,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升高中无望,外出打工年龄又太小的初中毕业生成为各个中专学校争抢的对象。许多学校为吸引学生,不仅将门槛一降再降,甚至使出浑身解数,实行各种奖惩措施来广纳生源。学生招进校门,新的问题立刻凸现:随着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迟到、旷课成为家常便饭,课堂上说话、睡觉、看课外书、听Mp3、玩手机者屡见不鲜。教学秩序混乱,课堂气氛沉闷。正如一位学生在桌子上写的打油诗:“封闭管理如坐牢,学校生活真无聊。老师上课如催眠,枕着书本睡大觉。”校园里难觅孜孜求学、刻苦攻读的身影经常可见打架骂人、逃课上网现象。学生虚度光阴,学无所得;教师教无成就,打发时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之风弥漫校园。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使学生难以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学校今后的发展。因此,研究
并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成为摆在各中专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任何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要正本清源,首先要寻根溯源。那么,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早期个性形成和人格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偏差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深层原因:毋庸置疑,目前被招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大批是中招考试成绩极低(在200分左右)甚至没有成绩的所谓“差生”。他们的特点是知识拥有量少,文化素质低,学习习惯差,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认为,这些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是“差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被一系列因素塑造成“差生”的。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在早期个性形成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及时的引导和矫正而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他们逐渐形成不良行为,并产生厌学心理。他们的这种特点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中专生活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导致这些学生成为“差生”的原因有:
(一)教育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当前,中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现行中职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联。中职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改革力度不够,课程体系老化、教材陈旧和缺乏新意,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因此,课程和现实脱节,往往是新技术已经普及应用多年,而专业教材仍然介绍的是旧技术、旧观念,导致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无法吸引学生。其次,中职学校当前开设的一些基础课程,内容过深,然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按现行的教学要求,听课显得吃力,因此干脆
放弃基础课的学习,错误的认为只要学好几门专业课就能适应未来的就业,因此在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厌学情绪浓厚。有的学生甚至连专业课也开始放弃,过着“和尚撞钟”式的生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同时,教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和照本宣科等问题,教师还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理论课教学比例远远大于实训课,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很少在中职课堂中运用,因而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动力,自然就产生厌学情绪。
(二)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因为我国的特殊国情,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实行的是通过应试教育实现的“淘汰式”、“精英式”教育。各级学校共同协作,象一个巨大的筛子,按照统一规格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断的筛选和淘汰。那些不符合规格的学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并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因为拖了班级的后腿,他们很容易成为被老师训斥或忽视的对象。“我不行,我是一个坏孩子”的思想渐渐根深蒂固。有人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在体验失败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自信,在训斥中他们学会了叛逆和仇恨,在同学的讥笑中他们学会了自暴自弃。笔者曾经对所任教的数百名厌学情绪较明显的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回顾这些学生的成长史,其中许多都有一段向“差生”转变的关键期。他们往往是在学习任务骤然加大,成绩有所下降之时(小学六年级、初 中二年级是分水岭),因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帮助和鼓励而开始丧失信心的。有些学生也曾试图奋起,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