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5月针对性练习(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9:49: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试卷

24.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

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目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股商旧族的叛乱

25.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

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户数 口数 成丁男女数 耕地总数 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 617亩 54亩、8亩 25户 105口 69口 A.精料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26.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

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A.削弱了皇帝权力 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27.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

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带,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 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D.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28.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夺民生

业”为由进行查封。1887年,清政府又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据此可知

A.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 C.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斗争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9.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

试卷

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料选取不同 B.史观运用不同 C.内外时局不同 D.社会性质不同

30.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

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31.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

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32.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

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 B.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 C.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 D.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

33.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

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 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 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 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 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

34.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

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 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 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 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快策 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35.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

8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这反映了

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 试卷

A.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B.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較坏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紀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張“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岐視之”,而孙中山則主張“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オ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対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

20世紀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話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向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負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寛容》

(1)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枳、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枳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杜牧《阿房宮賦》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