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01: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单 位:嘉鱼县牌洲湾镇蓝天抗洪英雄中学
成员组成:殷祚忠 耿协志 李晓梅 游道军 丁天文 骆训莲
赵清海 沈 平 殷祚树
前 言
我校《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嘉鱼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为JYZS002),经县课题专家组审议批准。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立足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使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今天,新课改是一股清新的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能够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效课堂教学似乎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话题。主要是由于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课堂教学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追求改革,尤其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不断花样翻新,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出现了虚、闹、杂、碎、偏的现象。大家“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于是有效的呼声、话语多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1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同时也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重“教”轻“学”,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老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2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老师要求参与活动。○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有些老师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3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千篇一律。○
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新课程改革,我国对有效课堂研究逐步重视,在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特别是有效教学在实践方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有效教学研究近几年来在国内比较受关注,估计受中考、高考的影响。如南开大学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连续发文对中学无效教学进行批判(《中学数学“无效教学”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2006年第6期;《理性、我思、
致用――例谈中学“无效教学”》2006年第7期)
初中数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较多。2006年3月6日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开始启动。通过研究,确立了几种学科课型的行为设计。对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有效的教与学方式、有效的练习、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有了新的认识。
从主体发展层面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正是本课题研究着力突破与拓展之处。学生作为一个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巨大潜能的生命体,在动态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要展现生命的潜能,促进生命力量的壮大。
2、有效教学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我们觉得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和态势:
(1)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有效教学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教师要能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学情主动灵活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