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5:38: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一起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中充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中充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考

第一,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观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首先是发展,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把为什么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统一起来,强调又好又快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力量,因此,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把生产力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即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为谁发展,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谋发展、促发展,进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合理需要;就是要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依靠谁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起来,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就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和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这四个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必须协调推进。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辩证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辩证统一。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最关键的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就是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促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又要注重实现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的良性互动与辩证统一,同时还要把握全局,并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做到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总之,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地、辩证地应对和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