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及诗歌风格比较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5:40: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为乐府诗,篇篇都达到了“情深词显”的境界。尤其是五七言绝句,既富有民歌风味,又有其个性特点,五绝含蓄深远,七绝醇美和谐。李白在汲取民间诗歌语言艺术的同时,又注意继承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这便使他的诗歌语言除自然明快之外又具有精美的特点。再加上浪漫主义想象力和豪迈奔放的热情,他的语言便带有“豪放”的特色,正是李白在古代乐府和前代诗歌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并融合他那豪迈不羁的性格, 才形成李白诗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诗风。[8](p39)

读苏轼的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会发现他对唐代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王维、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杜牧、李贺、李商隐、孟郊等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其弟苏辙在《苏轼墓志铭》里说:“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明确指出苏东坡与李白诗歌有着清楚的传承关系。

首先看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的高度评价。《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诗:“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眉,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嗔,作诗一笑君应闻。”该诗前七句用夸诞象喻之笔,极力称颂李白超凡脱俗的才能和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后六句着重揄扬李白雄视四海、粪土权贵的高傲个性,最后一句,诗人竟忘情地向死去三百年之久的像主李白直接发话,流露出不胜向往之意。

其次,表现在苏轼好以李白自喻。如:“坐令太白豪,化为东野穷”(《中秋月三首》其一),“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有美堂暴雨》),“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海南人不作寒食……》),“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又如大家熟知的苏轼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人在词里实际上也是以谪仙人李白自喻的。其中有“我欲乘风归去” 一句,这其实在隐指自己本是天上之仙人,现在不过是暂居人世,此刻又动了回归天宇的念头。

第三,苏轼还多次借用或化用李白诗歌的语汇、句式和诗意。《过大庾岭》:“仙人拊我顶,结发受长生”,用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成句。仅“拊”字,李白诗为“抚”。《满庭芳》(蜗角虚名):“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本自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双石》:“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化用李白《蜀道难》诗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11](p55)

自“乌台诗案”以后,苏轼不仅政治态度变化很大,而且在审美趣味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追求“枯澹”、“简古”、“质瘦”的艺术风格,基本可以用“平淡古朴”来概活。“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也。”(《评韩柳诗))“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在后期的诗歌创作中,苏轼的平淡古朴的诗风主要是吸收了韦、柳的简古,白居易的浅易,陶诗的质朴,其中以学陶诗为主。 苏轼学习陶渊明,是借和陶的形式来抒写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力求思想内容接近陶诗,而且从语言、表现方法,直到艺术风格进行全面模拟,在主观上刻意求似。如《和陶归园田居》之三:“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风乎悬瀑下,却行泳而归。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纪昀以为此诗“极平浅而有深味,神似陶公” (《纪评苏诗》卷三十九)。[12](p77)

钱钟书曾说:天下有两种人,遂分两种诗。[13](P2)李白和苏轼既是统一的共体,是同一种人,又是复杂鲜明的个体,是不同的两种人。他们有着太多的相似,也有着更多的差异。他们均天才丰赡,年少得名,潇洒豪放,乐观旷达。面对人生沉浮,李白会悲愤,狂呼,而苏轼更显旷达,他常常会显露出游戏人生的成分,“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他们的诗歌都具有奔放、豪迈的风格,然而诗风同样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而变化多样。李白的诗歌有着“清

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水出芙蓉”的清新自然,而苏轼的诗歌却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平淡古朴。但是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永不泯灭的灯塔,其光亮永远照耀着后世文人。

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