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自考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28: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提出“儿童有权享受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应尊重儿童参加活动的权

利,并应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的文件是( D )121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教师法》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儿童权利公约》 2. 结构游戏属于( C )的范畴。122

A. 有规则的游戏 B. 活动性游戏 C. 创造性游戏 D. 安静性游戏 3. 体育游戏是一种( B )。122

A. 创造性游戏 B. 有规则的游戏 C. 角色游戏 D. 表演游戏

4.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是指各个活动区之间的( A )116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差异性

5.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B )113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6.儿童在游戏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自由表达自已的内心,尽情显露内在的潜力,说明了儿童游戏是( B )110

A.自发自愿的 B.自由自在的

C.愉快的 D.充满幻想和创造性的

7.儿童在玩沙、玩泥时,会想出不同的玩法,并且玩得津津有味,这是( D )特点的体现。111 A.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B.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C.游戏是愉快的 D.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8.决定一个班级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C )115

A.教师教学的需要B.幼儿的人数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 D.幼儿园的规定 9.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 B )111

A.思维活动B.想象活动C.创造活动 D.实践活动

10.各活动区之间的( B ),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117

A.界限性B.相容性 C.转换性 D.合理性

11.儿童游戏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尽情显露内在的潜力,说明了儿童游戏是

( B )110

A.自发自愿的B.自由自在的C.愉快的 D.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12.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A )113 A.游戏B.教学C.生活活动D.学习活动

13.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反映了幼儿游戏中( D )126 A.认知发展水平 B.组织能力的发展水平 C.确立游戏主题的发展水平 D.社会性发展水平 14.决定一个班级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C )115

A.教师教学的需要B.幼儿的人数C.活动室空间的大小 D.幼儿园的规定

15.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B )113 A.《义务教育法》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6.《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 A )113 A.基本活动B.教育活动C.主要活动 D.生活活动

17.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第六章,共5页,第1页

( B )117

A.界限性B.相容性C.转换性D.规则性

18.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 A )118 A.操作区B.木工区C.科学区D.语言区

19.会选择和利用建造材料,正确地建造物体,这种结构游戏的要求是针对( B )127 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前班

20.《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C )114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21.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A )116

A.界限性B.相容性C.转换性D.规则性

22.拼图、数字积木、分类图卡等材料应投放在( 119 ) A.益智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23.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是( C )126 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智力游戏

24.会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造物体,这种结构游戏的要求是针对( C )127 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前班

25.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主要反映了幼儿( B )126 A.认识发展水平B.社会性发展水平C.情感发展水平 D.身体发展水平

26.儿童通过扮演妈妈体会到母亲的行为以及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种游戏是( A )123 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智力游戏

27.《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B )114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28.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活动延伸至其它活

动区的需要,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C )117 A.界限性B.相容性C.转换性D.规则性

29.木块、螺丝、工作台、砂纸等材料应投放在( B )119 A.语言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30.角色游戏以模仿动作为满足,这是指( A ) 122 A.3岁前儿童B.4岁儿童C.5岁儿童 D.6岁儿童 31.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 C )119 A.操作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32.儿童在游戏中作为集体成员 ,学习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了与人相处,促进了儿童的( C )112

A.认知的发展 B.创造力的发展C.社会性的发展 D.情绪的发展

33.(A)是学前儿童主动地、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122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的游戏 C.安静性的游戏 D.活动性的游戏 34.智力游戏属于( D )的范畴。122

A.安静性游戏 B.角色游戏 C.创造性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二、名词解释

1 .活动区 :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2 .活动区的界限性: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第六章,共5页,第2页

3 . 活动区的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4 .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3岁以后的儿童已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动作了,而对扮演角色感兴趣,并逐渐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加深对现实生活各种角色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提升。 5 . 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它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积木区。 6 . 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地、主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7 . 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8 . 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三、简答题

1.简述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120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 (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2.谈谈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 112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3. 简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游戏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4)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4.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110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3)游戏是愉快的;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5.为什么说游戏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111 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是:

(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6.简述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126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等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7.简述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游戏教育观及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120-122 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应明确:

第六章,共5页,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