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义)-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2:37: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答案】6.D 7.C 8.A

【解析】6.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7.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河口处因泥沙量大,水较混浊,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向东泥沙量小些,水较清,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C。

8.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2018年北京卷?节选)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第9题。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9.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

【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重直地带性明显。

【解析】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

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例a、b、c分别表示

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 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 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 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 11.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林下温差增大 B.空气流动性增强 C.林地蒸发量增大 D.林下光照增强 12.林地内林隙产生会

A.促进林木更新 B.降低土壤肥力 C.促进生物进化 D.增加林地降水 【答案】10.C 11.D 12.A 【解析】

10.空旷地无树木的遮挡作用,空气流通最好,因此高温最高,低温最低;郁闭林树木密度大,太阳辐射对林间影响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最低,低温最高;故空旷地、林隙和育闭林对应的曲线分别为abc。故选C。

11.林下草本植物受到上层树木遮挡作用,获得光照较差,而林隙中由于太阳辐射进入增多,则获得光照增强,种类增多,D对;林内空气流动性和温差对其植物种类没有影响,AB不对;林地蒸发增大,则水分减少,不利于草类生长,不符合题意,C不对。 故选D。

12.林隙产生会导致林地内的光照、水分等条件变化,使林地内植被种类发生变化,林木更新,A对;林隙产生不会直接改变土壤的肥力状况,B不对;生物的进化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林隙变化没关系,C不对;林隙产生改变林内光照条件,不会影响林地降水,D不对。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