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门宦是什么意思?伊斯兰教四大门宦简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29: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宗教文化】门宦是什么意思?伊斯兰教

四大门宦简介

伊斯兰教文化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三大教之一以佛教基督教并称。那么大家对他了解有多少呢?今天看到一词“门宦”,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门宦”的意思呢?今天留学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门宦”的意思是什么。

门宦(al—Tariqah),伊斯兰教苏非教团分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通称。最初,这些苏非教团分支都有各自的阿拉伯语名称,或以赞念的特征命名,或沿用原苏非教团名称。亚非伊斯兰学者称之为“托勒格”,西方学者称之为“教团”。

“门宦”一词的渊源,其说不一,主要有: 1、源于汉族的“宦门”、“门阀”等名称。 2、源于河湟地区群众所说的“七门八宦”。

3、源于穆斯林所说的通向真主之道的大门(即真主的召唤)等词。

“门宦”一词始自清中叶,据传甘肃临洮北乡穆夫提第六代教主马显忠(1736~1795),由清朝地方当局委派为“统领”,命其统管河州各教派,群众称其所管为“七门八宦”,但这只是口头传说。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在河州知州杨增新《呈请裁革回教门宦》一文中始有记载。其他种种有关其来源的说法,在阿拉伯文、汉文文献中尚未发现。门宦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5

★精品文档★

一名的出现和被甘肃、宁夏、青海苏菲主义者及一般穆斯林所承认,表明这些支派大多已形成为一种具有宗教世袭制度和特殊地位的“高门世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权力集中、辖区较大并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组织形式,存在于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各民族中。 四大门宦简介: 哲合忍耶

哲赫忍耶的教旨是“敬主赞圣”、“遵经从训”。在修持上主张先“教乘”后“道乘”。认为“教”是基础,“道乘”只限于少数有条件或教派继承人才能修持。门宦的领袖称为“穆勒师德”(导师),或称”谢赫”,译称“老人家”也被称为教主,在信众中具有至高权威,受到信众普遍的尊崇,过世后为其建造拱北(陵墓),信众常常前往拜谒(叫做“上拱北”)或举行大规模尔曼力(善事)活动。对伊斯兰教“舍希德”(圣战、殉教)思想信仰较为重视,富于斗争精神,曾数次掀起反对民族的抗暴起义。

在宗教修持和礼仪习俗上,主要特点是高声念诵“迪克尔”(记主词)和公开举行颂主赞圣的仪式,以“明扬正道”故名“哲赫忍耶”。主麻日只举行聚礼拜,不再举行晌礼拜,该派男性教徒以不留腮须和戴黑白色六角帽为特征,妇女不戴盖头,不蒙面纱。至清末以来,逐渐分化为北山、南川、沙沟、板桥等门宦,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云南、东北及贵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5

★精品文档★

州亦有少数信众。 卡迪林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菲派四大门宦之一。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大能者”。起源于波斯人阿卜都·卡迪尔·吉拉尼所创之卡迪里教团。清康熙年间由华哲·阿卜杜拉传入甘宁青穆斯林中,后来分化为数支门宦。主要包括甘肃临夏的大拱北、青海后子河拱北、宁夏海原县九彩坪等门宦。门宦领袖称为“道祖”,也称做“真人”。

在教乘上同于一般穆斯林,虔信伊斯兰教根本信仰,遵循《古兰经》和圣训,奉行“天命五功”。道乘修持则以“淡泊持其志,宁静守其心”为宗,以“清心寡欲为修道之功”,“弃绝尘俗为入道之门”。修持方式以静修参悟为主,默诵各种迪克尔词。有少数高级修士,抛离红尘,不求婚配,出访名师,入深山或驻拱北,进行苦修苦炼,禁欲苦修的特征很显著。这种修士也称为“勤炼人”,从民国以来渐渐减少,至今巳很少见。 库布林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菲派四大门宦之一。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至大者”,起源于中亚人纳吉姆丁·库布拉所创的库不拉维教团。传入时间,一说于明末清初,一说于明洪武三年(1370),由一名外籍传教师穆呼引弟尼传入。此人定居于河州东乡(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大湾头,改姓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