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4:12: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十三)传导通路1. 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所谓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又称深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该传导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有两条,一条是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另一条是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锥体束的背方呈前后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中国医大)。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问:三叉丘系、脊髓丘系;内侧丘系、外侧丘系?(复旦2003)
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传导深部感觉和精细触觉的2级传入纤维,呈弓形走向中央管的腹侧,称为内弓状纤维。而后在锥体交叉的上方,在中线上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折向上行,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痛、温、触觉,此束进入脑干后,与一些从脊髓投向上丘的纤维(功能与脊髓丘脑束相同)合在一起,称为脊髓丘系,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外侧丘系:起于对侧耳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的纤维上行组成外侧丘系,行于脑桥和中脑被盖的外侧边缘部分。部分纤维终止于下丘,部分纤维经下丘臂终止于间脑的内侧膝状体。
三叉丘系: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此通路若在内侧丘系交叉的下方或上方的不同部位损伤时,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损伤同侧(交叉下方损伤)和损伤对侧(交叉上方损伤)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点间距离。(同一条传导通路,但不同部位的损伤则临床表现不同)
2.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至小脑的本体感觉,由2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节段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Ⅶ层外侧部。由胸核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索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骶膨大第V~Ⅶ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颈膨大部第Ⅵ、Ⅶ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皮质。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该通路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1.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其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细纤维)在后根的外侧部入脊髓经背外侧束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传导粗触觉压觉的纤维(粗纤维)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再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第Ⅰ、IV到Ⅶ层,它们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内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侧束传导痛温觉,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脊髓丘脑束上行,经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它们发出纤维称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问:针刺中指后痛觉传导通路?(复旦2007) 答:针刺中指(皮肤内的感受器)→正中神经→臂丛(内侧束外侧束)→脊髓后根的外侧部→背外侧束→脊髓的第Ⅰ、IV到Ⅶ层→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到对侧的外侧索→脊髓丘脑侧束→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在脊髓内,脊髓丘脑束纤维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自外向内、由浅入深,依次排列着来自骶、腰、胸、颈部的纤维。因此,当脊髓内肿瘤压迫一侧脊髓丘脑束时,痛温觉障碍首先出现在身体对侧上半部(压迫来自颈、胸部的纤维)逐渐波及下半部(压迫来自腰骶部的纤维)。若受到脊髓外肿瘤压迫,则发生感觉障碍的顺序相反。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粘膜的相关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传导痛温觉的纤维再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压觉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内,它们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系,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 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上受损,则导致对侧头面部痛温觉和触压觉障碍; 若三叉丘系以下受损,则同侧头面部痛温觉和触压觉发生障碍。
问:试述四肢的痛温觉传导通路;当脊髓一侧损伤时对痛温觉和本体感觉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中大02) 痛温觉:对侧障碍(脊髓第Ⅰ、IV到Ⅶ层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内上行,组成脊髓丘脑束);
本体感觉:同侧障碍。(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纤维才交叉上行组成内侧丘系)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视觉传导通路 眼球视网膜神经部最外层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为光感受器细胞,中层的双极细胞为第1级神经元,最内层的节细胞为第2级神经元,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交叉后加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因此,左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半的纤维。视束绕过大脑脚向后,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optic radiation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距状沟两侧的视区(纹区),产生视觉。
视束中尚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的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完成视觉反射。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一部分。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由于眼球屈光装置对光线的折射作用,鼻侧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颞侧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鼻侧半视网膜,上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下半视网膜,下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上半视网膜。
当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可引起不同的视野缺损;
①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该侧眼视野全盲;②视交叉中交叉纤维损伤可致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③一侧视交叉外侧部的不交叉纤维损伤,则患侧视野的鼻侧半偏盲;④一侧视束及以后的部位(视辐射、视区皮质)受损,可致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受损则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问:试述瞳孔对光反射途径,何为直接、间接对光反射?(中大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