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2:43: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魏娜

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发挥学科的教育意义,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是初中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抓住这一年龄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与心理特征,有的放矢的完善教学过程,目前教师在教学压力之下,以注入式与题海式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与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结合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置身知识的海洋里,让抽象的知识不再抽象,让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为出发点,从“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驱使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内部驱动力,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如:“对事物存在好奇心与新鲜感、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转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自主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对问题进行探索,不断领会数学概念的庞大力量,学生不仅在焕发生机的课堂中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有理数法则的使用,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是经验型往理论型不断转化的过程,基于学生对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掌握的前提下,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例子:“成语比赛,一共20题,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者不回答扣1分,小明回答正确的题目为15个,最后得了多少分”,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比赛的情境之中,学生分析正确的个数为15个,错误或者没有回答的题目为5个,正确是加1分,错误或者未回答的减1分,最后利用15+(-5)=10分,即为小明最后的分数,学生在体会有理数加减的应用后,在笔者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加减法法则时就变的得心应手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自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用能力是學生把课本里的理论知识作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初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之一,教师往往忽视这一能力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以填鸭式与训练式的方式把知识灌输于学生的头脑中,造成学生对知识只是浅显的理解,但深挖知识或者进行变式,学生常常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应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仅深入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对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笔者在进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这堂课研究的为工程问题以及配套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本身为了使学生体会建模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教学的复习导入,在学生对解法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配套问题的提出:“有48小时的时间蓄水与放水,每小时蓄水5方或者放水3方,怎样安排,保障池子恰好没水?”学生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基本原理的条件下,进行问题探究,一共为48小时,如果蓄水的时间为x小时,则放水时间为(48-x)小时,恰好无水,即5x=3(48-x),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与把一元一次方程运用于实践的情境中,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产生的,也是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应运而生的,往往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因此,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展开至关重要,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学生能够切实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使创造力得以提高。

笔者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首先笔者提出任务,学生通过发散思维,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思考,哪些是直线,哪些为射线,哪些是线段,越多越好,最后通过小组代表把小组内集思广益的例子表达出来,在学生表达完这三类线的实际例子之后,引导学生对这三条线的各自特征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经验到理论的上升。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屡见不鲜,教师往往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设计时设置生活化的例子达到学生参与学习的目的,这种方式往往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时在生活化这一场景的创设中,以学生为核心地位,这样使学生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的,达到教学效果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加忠.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3(a5):71-71. [2]卜清秀.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C]//2012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