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8:39: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海洋科学导论教案

班别:13地理2班姓名: 梁华彩 学号:2013934206

课题名称 年级 第五章第三节——地转流 大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正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海洋地理科学导论》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地转流。本节内容是本章整体内容的一个部分,一个分支,是在前面两节介绍海洋环流总体内容基础上的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前两节内容为本节内容的阐明作了一个很好的总体铺垫,只有在总体上把握海洋环流的知识结构之后,进而再学习本节内容,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几节内容起到很好的承接作用,给后面章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两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地理系大三的学生已经能掌握一定的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但是对海洋知识的了解只停留在表层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讨或研究,没有对海洋知识进行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大三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自主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课本或课外知识。但是在本章节的内容中,大部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就已经学习了,加上海洋环流的许多知识在之前学习的一些课程中都已提到,许多学生因此都没太用心学习。同时因为毕业将近,部分学生会选择用更多时间去提高自己的教师技能,因此对课堂知识不太专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获得对地转流概念的初步认识,掌握地转方程的分析过程及其解的求证过程;在了解地转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什么是地转流,尝试运用地转方程分析相关的地转流知识;对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做练习巩固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海洋环流、关注地转流的热情和动机,形成探索海洋环流的观念和意识;增强地转流对海洋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关心和爱护海洋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之间的关系 2.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具 幻灯片、板书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总体上学习了海洋环流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了解了海流的运动方程。学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后,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具体的海洋环流形式,首先我们先学习地转流的知识,大家看一下课本这节课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在课前看课本知识,增强学生认真看课对本节课本,做好相知识的熟关笔记 悉程度,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师:看完课本我们知道,地转流是海洋环流的 一种普通的形式。那么,地转流的概念是什么 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提问学生) 学生回答:略 师:没错,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 接着教师再详细讲解地转流的概念(播放PPT, 让学生看到地转流的定义) 师:了解了地转流的概念之后,下面我们再来 让学生对课进一步学习地转流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来认 本知识有更识一下地转方程及其解。 深入的理解【教师在PPT上展示地转方程,并详细分析由 和掌握 地转流速公式推导出的海洋中内压场与外压学生认真听 场的相关知识】 讲,做笔记 师:海洋中有地转流,自然就会有地转流场, (二) 那么地转流场与密度场、质量场的关系又是怎 样的呢?大家再看一下课本的相关知识。 讲解新 师:海洋中的密度变化是连续的,因此由于海 概念知水密度分布不均产生斜压场引起的地转流场 的变化也应当是连续的。但为了简便我们仅取 识 两层密度不同的海水加以讨论。 【教师在PPT中展示“两层密度不同海水中等 开展课压面、海流和边界面之间的关系图,并由此分学生跟着教 析课本中的相关公式,最后得出综合结论: 师的思维,做堂教学 (当上层流速大于下层流速时,我们顺流而好相应的笔 让学生直观立,则在北半球密度小的海水在右侧,密度大记,并认真观形象地理解的海水在左侧,等压面自左向右上倾斜,在南看PPT。 地转流场与半球则相反。) 密度场、质 量场之间的师:最后我们再来讲解地转流的动力计算方 关系,巩固法。由地转流公式可知,只要知道等压面相对 课堂知识。 等势面的倾角,就可计算地转流速。由于直接 测量等压面的倾角难度较大,因此我们需借助学生认真听其他方法计算。 取讲解,做好【教师在PPT上展示计算公式(海兰-汉森公相关笔记 式)以及地转流计算公式示意图,并结合课本知识详细分析公式的推导及计算方法。 师:流速参考零面的选取,在浅海中我们把近似地视海底当做零面,然后对不同深度的海底进行订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