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4:3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21《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孟子思想。
3、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浩然正气;辩证看待经典,去芜存精。
4、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 1.简介孟子 2.《孟子》及其主要思想 《孟子》体例属先秦散文当中的对话体。对话体散文《孟子》是语录体散文《论语》散文向专题性论文(《庄子》《韩非子》等)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对话展开辩论说理, 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议论文来学。 《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 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
为性善论, 提出“仁政”、“王道”, 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二、小试牛刀, 检测预习
1.词语解释: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②一怒而诸侯惧 (惧:. ) ) ③安居而天下熄 (熄: ) ④父命之 (命:. ) ⑤往之女家. (往: ) ⑥必敬.必戒 (敬: ) ⑦无.违夫子 (违: ⑧以.) 顺为正 正: ...者 (顺: ) ⑨与民由 )
.之
(由: ⑩独行其道 (行: 道: )
2.处理古语特殊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1)通假字:往之女家 女(2)古今异义词: .: 丈夫之冠也 丈夫: (3)词类活用:
..①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 文中意思: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A.富贵不能淫 本意: B.贫贱不能移. 文中意思: 本意: ③威武不能屈. 文中意思: 本意: (4)一词多义. 文中意思: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 得志 ②戒之曰. 戒: 必敬必.得: 戒 戒: ③居.天下之广居 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2.翻译难句. . 难句1:戒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难句2: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
难句3: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含英咀华, 品味经典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2:怎样才能成为孟子所倡导的“大丈夫”呢?
3:华夏民族英雄辈出, 请举例说明你心目中的大丈夫。 四、唇枪舌剑, 辩清思路 1:议一议本文论点是什么? 2:辩一辩本文的论证思路? 3:说一说本文的论证方法 五、当堂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 2.一怒而诸侯惧 . 惧: 。 3.安居而天下熄. 熄: (二)翻译下列句子。. 。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三)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 字 。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 战国时期 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 ”之称, 与孔子合称为“ 。”
六、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册,预习下一课学案。
课题:21《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3、反复诵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4、理解文章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难点 反复诵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重点字词读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百里奚( ) 法家拂士( ) 曾益( ) 孙叔敖( ) 二、听读课文,掌握句子节奏。
诵读要求:a.读准字音;b.读出停顿;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三、自学检查,成果展示 (一)通假字
1.曾,通“ ,”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2.衡,通“ ,” 例句: 3.拂,通“ ,” 例句: 4.忍,通“ ,” 例句: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 例如: 饿: 例如: 空乏: 例如: 忍: 例如: 乱: 例如: 2.动词用作名词:
入: 出: 例如:
3.名词用作动词: 过: 例如: (三)一词多义
1.拂( ) 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拂( )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3.发: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4.发: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 5.安: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安: 例如:衣食所安
四、合作探究,品评鉴赏 (一)检查研讨第一节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又想要说明什么?
2.请你举一举古今中外与之同类型的事例
(二)检查研讨第二节
1.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这三个条件是?磨练目的是什么?
2.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这一节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
五、自主总结,拓展延伸
1.你认为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出这个论点的?
课题:22《愚公移山》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文从个人方面来谈什么观点的?课文从国家方面来谈什么观点的? )
六、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法家拂士( ) 曾益( ) 孙叔敖( ) 2.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市 举: ②必先苦其心志 其:
③曾益其所不能 曾: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七、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册,预习下一课学案。
学习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文章的注解,掌握关键字词的意思,顺利地翻译课文。
学习重难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重点字词读音
仞( ) 惩( ) 塞( ) 迂( )荷( ) 箕畚( 孀( )妻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 方: 惩山北之塞 惩: 迂: 损: 毕力平险 毕: 杂然相许 许:。 始龀:
寒暑易节 易: 固不可彻 彻: 何苦不平 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