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7:03: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陈惠卿

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 要:由于人们生命意识日益淡漠,生命感逐渐缺失,导致对生命状态的警觉变得迟钝。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师生间同样缺乏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碰撞,学生复杂的心理变化受到忽视,这严重影响着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有意地关注学生成长,适时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对提高学生生命意识、培育美好人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社会传送生命的气息。由此可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必须以生命的视角看待学生以及他们的行为,从而引导学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浅谈一些感悟与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师生契合,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校教育就是用心启迪心的教育,要在心灵相通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让师生在其中共同愉悦、共同成长。这种“学生与教师的契合”,本质上就是“以生为本”,是促成我们“让学生成人”教育的本源。

师生契合是进行良好教育和交流的基础。语文教师应该从个人的情感共鸣为起始点,表情达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还有,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成长中的学生,要主动去了解学生,学会欣赏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学会宽容,扬长避短。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驱散学生积聚在心底的自卑阴影,可以让他们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自尊,可以让每位学生真正地成为他自己。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契合中体味到生命的温情与甜美。

二、演绎课堂,增强学生情感的熏陶

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和文化传承之外,最重要莫过于个人思想体系的建构。透过绰约多姿的文学风貌及上述延伸出的多元解读,学生可学习多角度观看人生、情意开发和容纳异议的胸襟。如何借由齐聚一堂的阅读,寻找作品中最多层的情感意义:包括生命处境的共鸣、生活意义的丰富及情操的提升,进而培养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容易看见美好的性情,这也许才是语文老师在课堂里引领学生入门的终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标。

1.落实课堂,抓住情感教育的关键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都蕴藏着大量信息,都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关键。发生在课堂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关注每个教学细节,积极创设一种意境,利用语言描绘、画面渲染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情感体验,陶冶心灵,从而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

(1)语言感染。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感染与影响,从而产生相同情绪体验的。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如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虽然文章悲惨感人,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模型。此时,教师要谨慎地、智慧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发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

(2)音乐渲染。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它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从而产生共鸣。如在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在理解诗文时,除了先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海浪拍打海滩的画面外,主要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首先是师读,其次是指名读,接着齐读,最后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抑扬顿挫、时缓时急的音乐效果,把学生带入了广阔浩荡、生机勃勃的意象之中。他们终于理解,大海其实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学生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人文教育。

(3)画面烘托。中职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山川月流,古今建筑,风土人情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而引起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因此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教《狼行成双》一课,通过适时播放狼活动图片、活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狼的世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狼夫妻对生命的执著,对爱情的生死不渝,从而换一个角度去体验人伦、情感的美好。 2.延伸课外,开发情感教育的资源

丰富多彩的实践课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且能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方面,开展探究、实验等学习活动,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某些知识和技能,而且也认识自我,从而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实现完善自我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教师讲授“生命真谛”课文时,在引导学生揣摩与品味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安排了“成才的烦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描述自己成长愿望,罗列自己在成长感到的烦恼,然后让学生去与长辈或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哪些烦恼,他们是如何摆脱或化解的?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发,从而能够拟定出自己化解烦恼的措施途径,且制定一份健康快乐成长的方案,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同时也从中体验成长,感悟生命。

三、修炼精神,探寻品德的力量

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学科特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探寻学生品德的力量,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与品质。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挫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教授《看吧,我终于办到了》一文时,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压力。在压力面前,有的人退缩,有的人却知难而进,取得了成功,这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就在于面对压力时的态度迥然不同,要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只要能抗得住各种的压力,就会赢得最终的欢呼。

同时,竞争是成就动机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抓紧学生思维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性的读写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与自己实际相符合的目标,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精神品质。

总之,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语文教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全方位、多角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努力探求有效的教学途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成为学生追求生命之真、善、美道路上的引路人与指明灯,为新世纪培养健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琪芳,夏雪梅.教师生命教育7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 [2]廖玉蕙.写给语文老师的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