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2:36: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是学计算机的,搞明白“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计算机人才”这个问题,我觉得无论是对我们目前的在校学习,还是之后的走上就业岗位,这都是百列而无一害的。

在上学的时候,大人们都说,学习点孙子兵法挺好的,里面的一些道理,适用你一辈子。我觉得,现在就挺适用的,我认为,只有我真正的理解这个学科,了解这门学问,我才能比较好的驾驭它。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这个学科的特点。计算机学科通过建立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模拟物理过程来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涉及信息描述和变换算法的理论、效率、实现和应用等。有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等分支学科,可以被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类。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特征、根本问题和由此限定的基本教学内容。

1.基本特征

以符号表示和变换为核心的抽象和形式化是计算机学科最强有力的工具。形式化、模型化是基本描述手段,符号是基本表示形式,符号变换是基本求解方式,抽象和逻辑是基本思维方式,这与Newell和Simon关于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说相吻合。决定了作为核心的“程序”的非物理特征和本学科抽象第一的基本教育原理,这在其科学和工程两类基础性分支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计算机硬件系统状态的非连续特性,确定了它对实际对象及其变换的描述是离散的。另外,计算机学科所关心的计算已经从早期的“实例”计算迁移到当前以模型为主的计算,使得离散数学和算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理论、抽象、设计”三个学科形态表明它同时具有理科和工科特征,抽象逻辑性和构造性并存,决定了本学科的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开发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征,这使得与理论密切结合的实践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也就是说,该学科具有理工结合的基本特征,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高度融合。

2.根本问题

Wirth指出,“在较高的认识层次上,硬件和软件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可以归结为用一定形式的数据表示某一系统,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变换来获得相应的处理结果,这被称为“计算”。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计算”的。所以,

计算机学科不仅要研究什么可以被有效地自动计算,而且还要研究如何进行有效地计算,因此,与ACM/IEEE-CS的认识不同,我们认为,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且如何被有效地自动计算。

3.分类培养

基本计算机系统和一般用户有着较远的“距离”,为了给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手段,计算机专业的各类人员努力在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上构建一层层的系统,构成一系列的虚拟机,让计算机系统完成更多的任务,留给用户更多的方便,使用户界面逐渐接近人的习惯,形成自然人机界面。这不仅表明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模型化,问题的复杂度也会越来越高;而且更告诉我们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工作定位在那一层虚拟机上,参照学科的三个形态,并根据所在学科点的特色,确定在教学中强调哪些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分类培养,而不是按照统一的模式去培养学生。

4.基本教学内容

专业教育要想体现上述特点,必须从知识、学科方法学、技术三方面科学地设置内容。 ACM/IEEE-CS的专家从研究学科的基本知识构成出发,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来刻画学科的知识体系。导人们去考虑学科的本质和核心,改变了人们从确定课程入手的传统教学计划制定和描述方式,使得人们能够站在学科本质的高度,充分考虑所在学科点自身特点,具有特色的学生培养定位。根据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去设计课程、建立适当的课程体系,以使课程体系针对性更强,全局优化更好。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本知识体系、学科方法论、技术。其中知识体系包括14个知识领域。学科方法学包括学科形态、典型学科方法、12个重复出现的核心概念。方法学将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描述问题、解决问题时更理性,更容易找到着眼点,从而使得思路更清楚。技术包括基本技术、基本工具、新技术、新工具。将技术单列在于强调它处于应用层面且需要在教学上有恰当的体现。 只有我们结合这门学科的特点,才能够知己知彼。但是,世间的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如果过于固步自封,那将是一种毁灭。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创新。这个词,可不是一个老词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并对进一步建设人才强国作出部署。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早在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做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就是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力争用较短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其中最根本的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前不久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通篇共出现“创新”一词39次之多,特别强调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着无数的案例证明,只有我们创新,才会有出路。一句广告说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这个更好,就需要我们来实现,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创新人才。但是,何为人才?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搞搞明白。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人,是指杰出的、优秀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我国的人才资源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人才。 进入新世纪,人才强国战略在我国稳步推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但就现阶段而言,我们的人才比较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只是人口大国、低端人力资源大国,而非人才强国,更非人力资本强国。我们的人力资源没有很好地、大批地转化为人才资源,也没有很好地借助于投资转化为人力资本,更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强国的支撑。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4200万人,居世界前列。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参与领导层的我国科学家仅占2.26%。

那,何又为创新型人才?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有可贵的创新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