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20:24: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已知动点P在函数y=
(x>0)的图象上运动,PM⊥x轴于点M,PN⊥y轴于点N,线段PM、PN分
别与直线AB:y=﹣x+1交于点E,F,则AF?BE的值为( )
A. 4
B. 2
C. 1
D.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专题: 动点型。 分析:
由于P的坐标为(a,
),且PN⊥OB,PM⊥OA,那么N的坐标和M点的坐标都可以a表示,那么BN、
NF、BN的长度也可以用a表示,接着F点、E点的也可以a表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分别用a表示
AF,BE,最后即可求出AF?BE.
解答:
解:∵P的坐标为(a,∴N的坐标为(0,∴BN=1﹣
,
),且PN⊥OB,PM⊥OA,
),M点的坐标为(a,0),
在直角三角形BNF中,∠NBF=45°(OB=OA=1,三角形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NF=BN=1﹣
,
,
),
∴F点的坐标为(1﹣
同理可得出E点的坐标为(a,1﹣a), ∴AF2=(﹣∴AF2?BE2=
)2+(
)2=
,BE2=(a)2+(﹣a)2=2a2,
?2a2=1,即AF?BE=1.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反比例函数上的点P来确定E、F两点的坐标,进而通过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公式得出所
求的值.
2.如图,抛物线y=x2﹣x﹣与直线y=x﹣2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动点P从A点出发,先到达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某点E,再到达x轴上的某点F,最后运动到点B.若使点P运动的总路径最短,则点P运动的总路径的长为( )
A.
B.
C.
D.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求得点A与B的坐标,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然后作点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的对称点
A′,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则直线A′B′与x=的交点是E,与x轴的交点是F,而且易
得A′B′即是所求的长度.
解答: 解:如图
∵抛物线y=x2﹣x﹣与直线y=x﹣2交于A、B两点, ∴x2﹣x﹣=x﹣2, 解得:x=1或x=, 当x=1时,y=x﹣2=﹣1, 当x=时,y=x﹣2=﹣,
∴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1,﹣1),
∵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x=﹣=
作点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的对称点A′,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 连接A′B′,
则直线A′B′与x=的交点是E,与x轴的交点是F, ∴BF=B′F,AE=A′E,
∴点P运动的最短总路径是AE+EF+FB=A′E+EF+FB′=A′B′, 延长BB′,AA′相交于C,
∴A′C=++(1﹣)=1,B′C=1+=, ∴A′B′=
=
. .
∴点P运动的总路径的长为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注意找到点P运动的最短路径是解此题的关键,还要注意数
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二.解答题(共28小题) 6.(2004?长沙)如图,等腰梯形ABCD,AD∥BC,AD=3cm,BC=7cm,∠B=60°,P为下底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连接AP,过P作∠APE=∠B,交DC于E. (1)求证:△ABP∽△PCE; (2)求等腰梯形的腰AB的长;
(3)在底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E:EC=5:3?如果存在,求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解分式方程;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几何综合题。
分析: (1)欲证△ABP∽△PCE,需找出两组对应角相等;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可得出∠B=∠C,根据三角形外角
的性质可证得∠EPC=∠BAP;由此得证;
(2)可过作AF⊥BC于F,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到AF是BC、AD差的一半,在Rt△ABF中,根据∠B的度数及BF的长即可求得AB的值;
(3)在(2)中求得了AB的长,即可求出DE:EC=5:3时,DE、CE的值.设BP的长为x,进而可表示出PC的长,然后根据(1)的相似三角形,可得出关于AB、BP、PC、CE的比例关系式,由此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若方程有解,则x的值即为BP的长.若方程无解,则说明不存在符合条件的P点.
解答: (1)证明:由∠APC为△ABP的外角得∠APC=∠B+∠BAP;
∵∠B=∠APE ∴∠EPC=∠BAP ∵∠B=∠C
∴△ABP∽△PCE;
(2)解:过A作AF⊥BC于F;
∵等腰梯形ABCD中,AD=3cm,BC=7cm,
∴BF=
,
Rt△ABF中,∠B=60°,BF=2; ∴AB=4cm;
(3)解:存在这样的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