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6:29: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特点

1.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能

够增进生生合作,提高合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的人数以4到6人为宜。以我们班为例,我班共有62人,按各自学习接受能力,合作探索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为标准,争取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也都有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锻炼了能力,稍差的学生也有近距离学习的榜样,而且也有大胆展示的小范围平台。让一些生性腼腆不爱表达的孩子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以优带差还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2.小组内分工

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反思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小组发言时,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汇报员,书写工整的当书写员,思维缜密的为小组补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学习组长外,我还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了除了学习组长之外的负责其他事物的组长。比如有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卫生情况的卫生组长,还有管理标志佩戴情况的标志组长,另外还有负责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监督规范小组行为的纪律组长。这样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个人,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不仅孩子们能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

的位置和价值,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发扬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争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为此我会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或提出目的明确的问题小组内讨论。 2.控制时间

在每次学习前,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也有效训练孩子们做事的效率性,拖拖拉拉必然完不成任?眨?所以经过训练,我们班的学生在老师宣布任务后,都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马上进入状态。 3.把握学习时机

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时时合作、时时探究,就人使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如果没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还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