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考点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3:23: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教育】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考点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 / 11 [问题思考] 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__;d。西北“魔鬼城”__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__;f。“黄土高坡”________。 (2)请你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 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4)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 答案 (1)a—A b—C c—D d—F e—B f——E (2)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3)冰斗 角峰 “U”型谷 (4)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 解析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A图为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B图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我国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符合这种地貌;C图为分布在干旱地区的风力沉积地貌沙丘,我国的楼兰古城就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D图是冰川地貌,①为冰斗,②为角峰,③为冰川运动中侵蚀而成的“U”型谷;E图是我国典型的黄 2 / 11 土沟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F图是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魔鬼城”,其实就是风蚀城堡。 [知识归纳]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用 风化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 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例:长江流 冲蚀 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侵 水 蚀 侵 作 蚀 溶蚀 用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风力搬搬 运 碎,沟壑纵横 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 瀑布)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例: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滨海地带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分布地区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 形成海蚀地貌 “飞沙走石” 运 流水搬作 运 “泥沙俱下” 用 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 冰川活动地区 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