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陶姓氏简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9:18: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托活络氏-陶姓满族祖先简介

满语tohoro音译的汉语,【托廓落 氏】,也可以音译为【托和啰 氏】,或者音译为【乇活罗 氏】。

tohoro hala《八旗通志·氏族略》,又作【托科罗】、【托活络】、【脱阔罗】、【托忒克】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满语tohoro翻译成汉语就是“套马”或“把袋子驮在马背上”。

《八旗氏族通谱》记载,【托和啰 氏】在清朝初年有44支穆坤(穆坤满语,即小家族),分别世居 虎尔哈(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叶赫(今吉林省四平市西郊)、松花江(今吉林省舒兰市西)、喀穆(今吉林省敦化市西北)、奥里迷(今黑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斯克)、苏完(今吉林省永吉县南)、萨哈尔察(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北岸).....等处。后冠汉字姓陶、托、妥。

满族 镶黄旗【陶姓 托廓落 氏】,是清初步军统领“扈寿”的家族后代。祖上出长白山,后移居黑龙江木路村(今天黑龙江省佳木斯东北)。“扈寿”立有战功赐号忠勇巴图鲁,授封骑都尉,后加封一等云骑尉。他的子孙一直在沈阳,清乾隆年间分出一支移驻铁岭。

托活络·扈寿:(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镶黄旗人,世居黑龙江木路村。著名明末清初后金将领。

明末清初,后金军进攻长城时,托活络·扈寿奋勇先登,因功得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后参与平定山西,叙功加一云骑尉。

托活络·奇木纳:(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正白旗人,世居喀木屯(今黑龙江哈尔滨喀木呢喀屯)。著名清朝将领。

托活络·奇木纳为人累世谨慎,供应差遣,曾率四十一户移居宁古塔,随满洲兵一同效力,授云骑尉。

托活络·都达海:(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正白旗人,世居乌喇鄂要人(今吉林乌喇街)。著名清朝将领。

托活络·都达海随清军征明,入关后参与平定李自成的大顺军的系列战争,因功授世袭云骑尉。

托活络·宁古里:(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正蓝旗人,世居奥里迷人(今黑龙江鹤岗梧桐河流域)。著名清朝将领。

托活络·宁古里曾为黑龙江宁古塔世管佐领(世袭)。

托活络·乌勒西布:(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正白旗人,世居黑龙江齐齐哈尔。著名清朝将领。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台湾省爆发了著名的“林恭之变”,托活络·乌勒西布奉命率军从征镇压,累官至副都统。后阵亡,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托活络·额尔根巴图:(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镶白旗人,黑龙江齐齐哈尔。著名清朝将领。

清咸丰年间从征太平天国运动,累官至索伦部领队大臣。

托活络·穆荫:(公元?~1871年),满族,字清轩;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托活络·穆荫先期由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后官至兵部尚书。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托活络·穆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累官都统、刑部尚书。清咸丰帝病逝时,命其为赞襄政务八大臣。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农历6月,太平天国北伐军长驱直入河南、直隶(今河北),当时京师戒严,托活络·穆荫受命与爱新觉罗·僧格林沁等督办京城巡防。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军占领天津,向通州推进,托活络·穆荫以兵部尚书受命为饮差大臣,偕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赴通州,代替军机大臣瓜尔佳·桂良同英法联军进行和谈,但因未达成协议,遂将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Sir Harry Smith Parkes,公元1825~1885年)等人扣押。 当英法联军进逼京都时,托活络·穆荫被撤除了钦差大臣职务,与爱新觉罗·肃顺、爱新觉罗·载垣、爱新觉罗·端华等大臣一起护送清咸丰帝逃至热河上营(今河北承德)。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清咸丰帝病逝,托活络·穆荫与爱新觉罗·肃顺等人受命为赞襄政务八大臣(辅政大臣),后慈禧太后与爱新觉罗·奕 共谋发动北京政变后,托活络·穆荫被革职流放,原来要发配到新疆伊犁,后慈禧太后认为其是受爱新觉罗·肃顺的控制,身不由己,因此改判发配西北军台效力赎罪。但史书没有记载其在那一个军台。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托活络·穆荫被释归。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托活络·穆荫病逝于家中。 本书按:

清朝时期,朝廷设置了许多传递军报的机构,称军台。

按大清定制,除全国腹地设有相当数量的驿所外,通向沿边地区专司军报的是站、塘、台。每站设笔帖式或蒙古章京,统于将军或理藩院;甘肃嘉峪关口外设“塘”,每塘派千总、把总管理,而由特设的都司或守备督率之;西北设“军台”,每台派章京或笔帖式管理,统于各当地的都统或将军、大臣。

例如:喜峰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十六个,古北口章京所属蒙古站十个,阿尔泰军台都统所属军台四十四个,库伦大臣所属军台二十五个……等等。

从史籍《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清朝时期军台遍布在西北广大地区。

托活络·乌善:(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镶白旗人,世居黑龙江齐齐哈尔。著名清朝将领。

清同治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功,赏副都统衔。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授呼伦贝尔副都统。

托活络·端方:(公元1861~1911年),满族,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教育家。

起先,托活络·端方追随清光绪帝等,狂热标榜维新,得到清光绪帝的信任后出任陕西巡抚。

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逃,托活络·端方又反过来追随慈禧太后而得宠,累官至湖南巡抚,历任湖北、江苏、湖南巡抚,署理湖广、两江总督。

到了晚年,托活络·端方成为督办铁路大臣,其弟弟托活络·端锦当时为河南知府。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9月,托活络·端方受命率军镇压发生在四川的保路运动,结果被义军所杀,而时为两江总督的其弟托活络·端锦后来也被湖北新军所杀。清宣统皇帝还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赐谥号“忠敏”。

托活络·端方一生都比较重视兴学育才,认为“东西各国之富强莫非发源于教育”。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托活络·端方署湖南巡抚,积极支持教育改革,开办师范学堂,将半日制学堂全部改成初等小学堂,又筹措经费新办了二十八所初等学堂。后在两江总督任上又奏设师范学堂和高等学堂十余所。 托活络·端方一生嗜好金石书画,曾大力搜集收藏青铜器、石刻、玺印等文物。曾收得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属历代青铜器中上乘佳品的西周青铜柉禁,以及柉禁上附列的卣、觚、爵、角、尊等十二件青铜酒器(该套铜器现被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收得百余方刑徒墓砖。著名青铜重器毛公鼎,原由著名文物收藏家陈介祺收藏,后也归托活络·端方所有。

托活络·端方著有《陶斋吉金录》八卷,撰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收录了自商、周至六朝、隋、唐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权量、造像等三百五十九件,其中包括青铜柉禁、克鼎、攸从鼎、颂、谏、师酉等。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托活络·端方又作《陶斋吉金续录》两卷附补遗,共收铜器八十八件,包括沇儿钟、克钟、太保牙鼎、虢文公鼎、龙节等重器。两书均附有器物图形与铭文搨本,并注明尺寸,参考价值较高。

此外,托活络·端方还著有《陶斋藏石记》,收录了他所经手的历代石刻铭文及原石尺寸,其中包括大量造像、题名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零散残刻,为其它著录所罕见,亦有较高参考价值。还著有《陶斋藏砖记》、《陶斋藏印》、《端忠敏公奏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