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9:06: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体的一切随意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所实现的不同形式的肌肉活动。这些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可表现为收缩力量的大小、收缩速度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关节活动的范围以及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的应变能力等等。通常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于骨骼肌本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且与其能量供应、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以及内脏器官的机能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但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效果是可逆的。停训后身体素质趋于下降,其下降速度和程度与训练水平及停训时间有关。训练水平高、停训时间短者,身体素质下降速度缓慢且程度较小;反之,下降速度及程度较大。所以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合理安排身体素质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返回本章
第一节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对抗或克服阻力的能力。人体的所有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所以良好的力量素质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例如跑速、游速等需要强大的肌肉力量;运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有赖于力量的大小;柔韧、灵敏、协调、平衡等机能能力也与力量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力量素质是人体最
重要的身体素质,是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是素质的素质。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
力量素质的分类较为复杂。按照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其特点是从事力量练习时肢体维持或固定于某一位置或姿势,但无明显的位移运动。例如体操运动中的十字支撑、倒立、悬垂、耗腿、平衡,武术运动中的马步桩等。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进行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其特点是进行力量练习时肢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但不出现明显的停顿或固定姿势。例如,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游泳运动中的蝶、仰、蛙、爬以及推举杠铃、引体向上等。由于力量(F)等于质量(m)与加速度(a)的乘积,即F=m.?a。因此,动力性力量又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其中,重量性力量以改变质量为主,其大小由肌肉活动时所对抗的器械重量来反映,如举重等;而速度性力量则以改变速度为主,通常用器械运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来评定,如投掷标枪等。
按照肌肉力量的表现形式及构成成分可将其分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等。绝对力量又称为最大力量,它是指肌肉做最大用力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通常用肌肉收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负荷来表示。绝对力量的大小与体重有关,一般情况下,体重越大绝对力量也越大。相对力量又称为比肌力,是指单位生理横断面积(以1cm为单位)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由于人体体重与肌肉重量密切相关,因此通常把整个人体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称为绝对力量,而把每公斤体重所能克服的阻力称为相对力量。力量耐力是指肌肉收缩对抗阻力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荷的最多次数(指动力性练习)或最长时间(指
2
静力性练习)来表示。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张力的能力,或者肌肉在极短的时间里,通过迅速强有力的的收缩产生最快加速度去克服阻力的能力,通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量来表示,例如爆发力等。
应该指出,力量分类是相对的。而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的力量素质往往是多种力量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力量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项目的力量特点,选择合理的练习方法,才能促进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骨骼肌的形态及机能特点
肌肉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形态、结构、肌纤维百分组成以及生理、生化特点。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肌肉生理横断面积是指垂直通过某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积,它是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肌肉横断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的数量、肌纤维的直径和肌纤维的排列方向。通常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力量也越大。
力量训练可引起肌肉体积和横断面积增大,主要是由于肌纤维横断面积增大的结果。日本学者猪饲和福永(1968年)利用超声技术对青少年上肢屈肌肌力与横断面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业已证明,力量训练引起肌纤维增粗,主要是肌纤维内收缩蛋白增加所致。收缩蛋白作为肌纤维内的重要蛋白,其含量的增加不仅可使肌原纤维直径增粗,而且能使肌原纤维数目增加,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这种肌原型功能肥大可能是由于某些激素(如生长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