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中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3:54: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说课稿《EXCEL中函数的使用》

选用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各位专家、评委好!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函数的使用》,下面我将从

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我所使用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由周南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教材内容的组织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全书采用任务驱动方式组织内容,将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体系结构严谨。教材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非常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

(2)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使用的是教材第四章第五节(数据计算)的内容。

EXCEL电子表格在教材中是必修内容,利用公式和函数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是Excel中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它与EXCEL前面所讲的单元格地址紧密联系,且是它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此外,它也是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

(3)教材处理

根据对教材的研究、综合学生实际情况考虑,我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讲授顺序作了适当的调整,我首先介绍了公式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引出函数的使用。本单元教学准备用两课时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公式的使用

第1个课时

函数的使用 第2个课时

本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输入方法并且能够熟练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情感目标】

培养并加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及主动投入的学习精神,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函数的组成及参数定义。

掌握函数的输入方法,运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难点】

函数的组成及参数定义。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达到本节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创新教育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提问引导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演示讲解法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来实现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思想,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产生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2.教学手段

实际教学中我采用课件演示、投影演示、多媒体电子教室同步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感观效果。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并且能主动学习。

新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1.自主探索法:对于每个操作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探究,独立尝试操作,自行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举一反三,让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2.协作学习:指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也可以让自学得好的学生做示范操作,将教师单纯的教变成学生间的学,并形成全体学生相互促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