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导学案(7页,无答案)-word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3:28: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中学语文科必修五导学案 6 课时 课题:边城

班级 学习 目标 1、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2、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3、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学习要求: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背景介绍,理解文意。 一、 知识链接 1、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 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

⑴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 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 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 刻画人物性格。⑺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的特点

姓名 时间 主备课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第 1 页

⑴ 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④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⑤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⑵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了解《边城》故事梗概。

3、沈从文(1902—1988),原名( ),湖南凤凰人,苗族。我国现代作家、文物研究家。他在( )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 》《 》等。长篇小说《 》是其代表作。他的《边城》被誉为 “ ”。 二、自主学习

第 2 页

1、完成《优化设计》基础积累。

2、文意梳理,速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章节 地点 人物 事件 两年前的端午节 叙述特点及作用: 二、 合作探究

1、读过本文的读者都将发现本文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淡淡的美”,这种美渗透了整个文章的字里行间,那么就让我们从环境和生活感知它的美。

(1)、请同学们细读第1,2段,圈画描写边城环境、风物的句子以及描写人物的句子,说说边城的与众不同之处。

(2)、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在这里发扬光大,你认为故事中的哪些情节能表现边城人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道德情操?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