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两项成果荣膺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中建三局掌握超高层建造核心科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7:22: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荣誉】两项成果荣膺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中建三局掌握超

高层建造核心科技!

8月4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武汉召开,会议表彰奖励2015年度省科学技术获奖单位和个人,中建三局两项科技成果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中建三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琨出席大会。

二等奖——智能化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张琨、王辉、王开强、周杰刚、陈凯、崔健、刘晓升、陈波、王健、刘志茂主要完成单位:中建三局 三等奖——高层建筑密集管道预制组合技术主要完成人:楼跃清、黄刚、李进红、王亮、张永红、尹奎、曹灵玲主要完成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

此次湖北省共有331项科技成果(人)获奖。其中,突出贡献奖1人,一等奖54项,二等奖97项,三等奖156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23项。 获奖成果简介

智能化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集成平台技术原理智能化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简称“集成平台”或平台)由支承系统、钢框架系统、动力系统、模板系统、挂架系统及监测系统组成。钢框架系统类似巨型“钢罩”扣在核心筒上部,支承系统位于钢框架系统下部,附

着于核心筒外围墙体上。动力系统控制顶升油缸配合支承系统将平台整体向上顶升。模板和挂架系统悬挂在平台下部,塔机、混凝土布料机、材料堆场、施工机具堆场、平台操作机房等设备、设施设置在平台顶部或与平台挂架系统及支承系统结合。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平台运行,确保施工安全。核心筒施工时,先绑扎上层钢筋,待钢筋绑扎完成及下层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脱开模板开始顶升。相关设备、设施随钢框架一起上升一个结构层。平台就位后,调整模板,封模固定后,浇筑混凝土,进入下一个施工循环。

集成平台承载力高、适应性强,可满足复杂超高层建筑高空施工要求并为设备集成提供保障,通过高度的设备集成,实现工厂式的集中建造,显著提升超高层建筑施工水平。 二、成果与应用推广情况

该成果已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已公开发表论文5篇。部分成果先后获中建三局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建总公司发明金奖、中建总公司工法。

目前,集成平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武汉中心(438m,已封顶,目前华中第一高楼)、深圳华润总部大楼(400m)、武汉绿地中心(636m,目前在建中国第二、世界第四高楼)、北京中国尊(528m,目前北京第一高楼)等4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并将继续推广应用于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568m,目前东北第一高楼)、成都绿地中心(468m)、苏

州中南中心(729m,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等多个大型超高层建筑,施工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米,已产生经济效益约6756万元。武汉中心深圳华润总部大楼 武汉绿地中心北京中国尊高层建筑密集管道预制组合技术 一、技术原理高层建筑管井管道施工一直存在功效低、危险性大、施工质量难以提高、垂直运输等问题,经过我司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了预制组合管道的系统理论,并经过详尽设计计算,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在承建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首次采用预制组合立管施工工艺,顺利完成了所有立管的施工。在后续工程的应用中,通过进一步研发,将该项技术延伸为适应立管和水平密集管道群施工的预制组合技术。该技术将每个管井、水平管廊或设备组视为一个单元,每2~3层立管或6-8米水平管组分为一个节,在工厂进行预制生产。每一根管道按图纸固定在管架上,管道与管架之间,管架与管架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跟随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将每节管组吊装到管井位置;将水平管组运至管廊或机房中;就位固定并进行管道连接作业,即一次性完成管井2~3层的所有立管施工或一个管廊6~8米的所有水平管道成段批量安装。

图1 密集管道群整体装配示意图 二、技术特点1)组合化施工:管道连同管道支架在工厂内预制成单元管组,运至施工现场整体安装。2)现场施工简便:对于管道集中布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