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导测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7:26: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放后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恢复于(A )。

A.1980年

B.1982年

C.1984年

D.1986年

E.1988年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是( A)提出的。

A.恩格尔

B.霍姆斯

C.马斯洛

D.贝塔朗菲

E.奥瑞姆

3.以下哪项不属于护理的任务(E )。

A. 恢复健康

B.预防疾病

C.减轻痛苦

D.促进健康

E.降低

伤残

4.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建立在(D )。

A.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D. 英国圣托马斯医院

B.德国的凯塞威尔斯城 E.俄国的克里米亚

C. 意大利沙弗诺城

(二)填空题

1.护理学的任务包括 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

2.护理的实践范畴包括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 五个方面。

(三)问答分析题

1. 请整理出南丁格尔所做的主要贡献。

2. 现代护理学发展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体现的进步是什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健康-疾病连续体模式认为(A )。

A.健康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C.信念是人获取健康的基础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一健康模式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采取特定行为避免疾病,而有些人却做不到(C )。

A.健康-疾病连续体模式 C.健康信念模式 E.健康-疾病模式

3.下列哪一模式认为“护理对象是自身健康的专家”( D)。

A.健康-疾病连续体模式 C.健康恢复/失调模式 E.健康促进模式

4.下列哪一模式旨在解释健康和疾病、安适和患病之间的关系(B )。

A.个体-社区模式 C.健康恢复/失调模式 E.健康信念模式

5.下列相关陈述中,正确的是(B )。

A.疾病是机体结构和功能障碍过程的主观表现 B.健康是机体稳定、平衡和功能完整的客观过程 C.安适是个体对机体客观状态的主观体验 D.患病是个体对机体客观改变的的整体体验 E.以上都不对

6.目前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是(A )。

B.健康-疾病模式 D.整体健康模式 B.健康-疾病模式 D.整体健康模式 B.健康促进模式

B.安适是人的主观体验 D.疾病是客观的功能障碍

D.整体健康模式

A.恶性肿瘤 B.传染性疾病 C.损伤和中毒

D.消化系统疾病 E.呼吸系统疾病

7.有关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患者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主要受患者的角色改变的影响 B.患者体像的改变是普遍存在的,改变的程度与个性相关 C.疾病所致的家庭角色改变主要为角色重叠和角色缺失 D.疾病常导致患者和家庭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E.以上都不对

8. 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深远又最能被控制的因素是(B )。

A.自然环境因素 D.健康服务系统

B.生活方式 E.社会环境因素

C.生物遗传因素

9.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护理对象健康行为发生起最重要作用的因素是(C )。

A.健康教育发生的时间 C.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E.接受健康教育者的状态

B.提供健康教育的方式 D.护士与护理对象的关系

10. 有关健康教育,下列陈述正确的是(D )。

A.护士应寻找专门的时间开展健康教育 B.健康教育评估与一般护理评估相同 C.护士应为其服务对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D.根据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 E.以上都不对

(二)是非判断题

1.健康是人们共同的目标,个体对自身健康应负全部责任。

2.对于个体而言,健康是绝对的,是一稳定的状态,一旦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健康即不存在。

3.安适反映的是高层次的健康状态,包含了生理、情感、社会、智能和精神五个维度,个体要达到安适状态,必须分别从这五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4. 健康信念模式强调特定疾病的预防行为,而健康促进模式强调疾病预防行为以外的其他健康行为。

5. 人体一旦有疾病存在,就会有患病的感觉,其原有的功能也发生改变,致使其难以应付原来的活动。

6. 健康保护以疾病为导向,旨在提高健康水平;健康促进或疾病预防以健康为导向,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和改善疾病过程。

(三)问答分析题

1.健康信仰模式和健康促进模式有何区别?

两模式都是从健康行为的角度解释人的健康。康信念模式针对特定疾病,解释人们采取特定疾病的预防行为,而健康促进模式针对人的健康水平,解释疾病预防行为以外的促进人健康水平的健康行为。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之所以能采取特定的行为来预防特定的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们受到疾病的威胁,包括疾病的严重性和个体对该疾病的易感性。健康促进模式认为,人们采取促进健康的行为主要受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感知,包括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控制、自我效能、健康定义、健康状态、健康促进行为的效果和障碍等。因此,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人的健康行为,相互补充,全面地解释了人的健康行为对健康影响。

2.分别列出个体可控制和难以控制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个体可控制的影响其健康的因素:心理或情绪因素,包括人的身心交互作用和自我概念等;环境因素,如住宅、卫生条件、食物、室内空气、水等;生活方式和行为,如有规律适当的锻炼、控制体重、远离烟酒、使用安全带、定期体检、经常通宵不睡或睡懒觉、饮食过量等;社会因素,如家庭和婚姻、职业情况、文化教育等。

个体难以控制的影响其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结构、年龄、种族、发展状态和性别等;环境因素,如气候、空气、土壤、阳光等;社会因素,如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社会治安状况、卫生保健系统等。

3.现代疾病观是如何解释疾病的?

现代疾病观认为疾病不仅是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结构和形态的改变,还包括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人的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的相互联系,以及个体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生命活动的整体反应过程,是机体动态平衡协调发生障碍,是内外因素作用于人的客观过程,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4.个体在不同疾病阶段最常见的疾病行为分别有哪些?

症状体验阶段:咨询他人或告诉亲人;承担患者角色阶段:向他人寻求治疗疾病的有效经验、放弃正常活动、自己选择措施对付疾病;寻求医疗照护阶段:寻求医疗机构的帮助、接受或否认疾病、执行治疗计划、再寻求专业帮助;患者角色依赖阶段:依赖卫生保健人员的帮助、住院、放弃独立生活和原有的角色义务。痊愈或康复阶段:放弃对患者角色的依赖,恢复原有角色并存担相应责任。

5.哪些因素决定疾病对患者和其家庭的影响?

决定疾病对患者和其家庭影响的因素有: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患者及他人对疾病的态度;治疗费用;生活方式的变化;个体和家庭角色的改变和调整等。

6.疾病会给患者或家庭的哪些方面带来影响?

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表现在行为和情绪、体像、自我概念、自治能力、生活方式等方面。疾病对家庭的影响表现在家庭角色和家庭动力等方面。

7.促进健康可采取哪些措施?

发布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因子的评价和安适评估;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矫正;环境调整;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