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箓派诸宗概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23:31: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道教符箓派诸宗概述

作者:李远国

道教符箓一派,肇始于东汉。自张陵创教巴蜀,至隋唐之际八百余年,道教中先后形成了天师、上清、灵宝三 大道派。入宋,道教符纂之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汉唐三大道派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北帝、神霄、清微、东华、天心、太一、净明等新的符箓宗源。以致

宋元时期道教符箓流派繁衍,著述丰富,学说成熟,空前兴盛,道教符箓学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明清之际,诸宗渐归同一,大多皆融入正一派中,其中亦不乏杰出

人物。从东汉至清代,绵延一千八百余年,道教符箓一派代代相承,道脉不绝,影响甚巨且广,是道教中最重要的主体。这里,就符箓派的主要流派之历史,作一概

述,以促进对道教符箓派的研究。 (一)张陵肇开正一道 正一道,或称正一盟威之道,或称天师道。这是张陵所创一系道教的正式名称。《云岌七签》卷六曰:正一者,真一为宗,太上所说。《正一经》天师自云:

‘我受于太上老君,教以正一新出道法。’…….汉末有天师张道陵,精思西山,太上亲降,汉安元年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

文。」此外,史志又有称其为五斗米道、鬼道、米道。《华阳国志·汉中志》曰:「其供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之米道。」《三国志·张鲁传》曰:(张鲁)据汉中独立,行五斗米道,以符水治病,致米一斗,疾苦立愈,奉者甚众。」又称其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中学道者,初皆名鬼卒。」道书中亦有类似记载,如《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天师云:太上开化,不以吾轻贼小人,受吾真法,为百鬼主者。」 张陵在创教初期,主要是运用上章招神和符咒劫鬼等道术来招纳信徒。据李膺《蜀记》言,张陵在鹤鸣山学道,避病疟于丘社之中,得咒鬼之术书为之,遂解使

鬼法。」①《后汉书·刘焉传》亦曰: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可见,从张陵创教之始,符箓咒术便成为其传播道法的主要工具,

而被广泛使用。由此,道教符箓派的主脉即根基于此,故诸宗皆祭张陵为祖天师。 据《汉天师世家》所言,张鲁之子张盛精修道法,父命嗣教,携带祖传剑印经箓,自汉中迁居江西贵溪龙虎山,「得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即其地为居,以三 元日自登坛传箓,以授四方学道之士,动千余人,自是阐为科范,率以为常。」明王棉《青崖从录》亦说,张陵曾孙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移居龙虎山,为天师道龙

虎宗肇始。但上说缺乏史实文献,难以为信。张陵之后嗣迁居龙虎山,当在晚唐。五代孙夷中《三洞修道仪》序曰:东汉末

三天法师张君房受太上正一科法,先是蜀

当鬼宿之分,下有十二四治阴司,以调二十四气。后为六天魔鬼占据,号曰鬼营。天师以正一法而降制焉,至今列为阴局,鬼为阴吏。天师之裔,世传一人,即信州

龙虎山张家也。大约此教盛于吴蜀,迄于魏世,有篙岳寇谦之天师,复大弘阐历于唐季,其间道业彰灼者,江左即有若简寂先生陆公修静,中字即有若隐真赵先生、

潘天师、澄源李先生、司马天师、宗元先生、吴天师、牛先生、叶孤云、叶广寒二天师、希和李先生,皆传教之光明者,具载道门七叶图,其于枝分脉散,不可胜

数。」这是对张陵正一道于汉唐之际传承的较为准确的记述。其后,南唐后主李煌在龙虎山建天师庙,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赐二十二代孙张正随为贞

静先生,哲宗绍圣四年(1097)救龙虎山为正一派本山,从此龙虎山遂成为夭师道、正一派传道布教的中心。张陵各代子孙皆受封号,史有明文。 在历代天师之中,精通符法者甚多。如十代天师张子祥,广宣符箓」,教化四方;十一代天师张通玄,以符水治大疫,汲饮者皆愈」,因此乞符者云集,受经箫 者益众」;十九代天师张修,凡有疾病求治者,箓木叶治之即愈」。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理法皆精,曾书铁符以除解州盐地灾怪,取符投水中,以饮有疾者,凡饮者皆

愈」,同时吸取钟吕内丹之学,将丹道与符法相结合,从而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