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3:19: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这些题目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重视科学技术创新,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十分重视科学精神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人文思想的渗透,具体表现为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等作为材料。如第9题,引用鲁迅的一般话考查“意识的本质”,第13题“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第15题引用雷锋日记的一段话,用以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述材料通过增加材料中科学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含量,一方面挖掘其深厚广博的内涵,开拓知识载体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巧妙地引用名人哲语与当今观点及有关学科知识结合,实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4、充分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潜能,实现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能力的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缺少对实际生活的理解、理论既学不好,也没有价值,许多考生认为自己花费了很多功夫,来学习政治课而且对于理论知识都能倒背如流,为什么答题时答不好,得不到高分?关键在于对理论不理解,即平时学习时就没能理论联系实际,平时对理论的内涵就没有转移到理解。从03试卷看,主观性试题切口都比较小,并且都有明确的答题范围和要求,角度虽小,但思路很广,要真正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实现高考对考生的控制性与灵活性要求的统一,必须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能力的统一。否则,考生如想顺利解答题目,得高分是不可能的。如35题,以“轿车行业”的崛起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等知识点。此题看上去比较容易,但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这不是每一位考生都容易做到的。

解题思路是:

第一,轿车进家庭→家庭消费拓展→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第二,轿车生产→第二产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 第三,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生产发展 五、文科综合卷渗透出的信息

1、注重文本的审美价值

与单科政治试题相比“文综”试题文本的呈现方式更加形象化、更加具有美感。诗词歌赋皆有入题,取材涉及到了文学、美学甚至艺术等多个领域。既使考生能够在紧张的考试中感受着审美的愉悦,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关注社会科学理论的前沿

近年来政治学科的高考已经关注到了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反物质”等,而今年的文综卷则关注到了社会科学的理论前沿,如“气象经济”一题。在选材和答案的设计上,紧跟时代步伐,形象化地、具体化地表达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中介的产生及其有效利用资源的作用。

再如“文明的冲突”一题,不仅折射了我们对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的基本态度,同时也考查了我们学生、老师对当今理论前沿问题的关注度。

3、教育的导向性加强

今年文综试题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从“两个务必”切入,要求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这道题看起来离学生远,实际上正是当前学生面临的困惑问题之一。虽然这种教育功能不可能立即实现,但至少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4、倡导答案生成化

所谓“答案生成化”指的是试题所拟定的参考答案,在教材中找不到相似和相通的表述,答案是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发生出来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是在引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如第37题的第(4)问:“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气象经济对学生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如何把它和“经济资源”、“经济价值”、“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联系起来是颇费思量的,第一,教材中没有相应的表述;第二所涉及的知识是散布在上、下册教材中,学生必须善于迁移生产要素、第三产业、经济效益等知识,并把其融会贯通起来,才能做出比较符合要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