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0:41: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k4a煤层43110人行斜巷石门

(三)揭煤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在工作面预抽一段时间以后(按照《揭煤细则》要求,预抽期不得小于6个月), 利用MD—2型煤钻屑瓦斯解吸仪所测出的△h2和K1值这两项指标对该工作面的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检验孔数为5个(钻孔参数见图2),分别位于工作面的上前部、正上部、后上部和两侧上部,钻孔终孔位置位于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且所有检验孔都必须位于相邻4个措施孔的对角线交点位置;当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改用直径42mm的钻杆继续钻进,每钻进1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1~3mm的煤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K1和Δh2值。如果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表3中的临界值且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如喷孔、卡钻,则证明区域防突措施有效,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必须采取或补充区域防突措施,直至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区为止。如效果检验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出预

兆时,则工作面效果检验指标不论是否超标都确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或补充区域防突措施。矿“一通三防”组将效果检验结果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下达石门工作面距煤层法向距离5m位置的允掘通知单,掘进队严格按照允掘通知单的要求施工,严禁超掘。

根据煤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和K1对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的临界值可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十三条执行。 表3 石门揭煤工作面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临界值: 指标 干煤样 湿煤样 K1(ml/g·min1/2) 0.5 0.4 Δh2 (pa) 200 160 (四)区域验证

当石门工作面掘进距煤层法向距离5米进行石门揭煤过程中的初次区域验证;当石门工作面掘进到距煤层法向距离2m时进行最后区域验证。由工作面向煤层的适当位置打5个钻孔,在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每钻进1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1~3mm的煤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K1或Δh2值。当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或Δh2值小于临界值时(见表3),并且未发现喷孔、顶钻及其他异常情况,证实措施有效,即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区域;否则措施无效,仍为突出危险区域,必须采取或补充区域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

图3 区域验证钻孔布置示意图

k4a煤层12、3、4543110人行斜巷石门七、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一)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在距煤层法向距离5m处,对该工作面进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ZDY-650型液压钻机配合Φ75mm钻头施钻,预测孔数为5个,分别位于工作面的前上部、上部、后上部和两侧上部,在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每钻进1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1~3mm的煤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h2值,当瓦斯解吸指标△h2 <160pa(湿煤样),且施钻时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如喷孔、卡钻),则为无突出危险性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则采取局部防突措施。

(二)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当石门揭煤工作面预测时钻屑瓦斯解吸指标不论是否超标,都必须采取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在石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5m时,采用钻头规格为φ75mm施工排放钻孔的方法作

5m

为工作面防突措施,钻孔的控制范围为石门的两侧、前后和上部轮廓线外至少5m,排放孔布置在工作面上方左右前后与中部范围,设计施工25个,钻孔布置图见附图。在施工金属骨架时,石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为2m。

(三)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石门揭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在距煤层法向距离5米处采用ZDY-650型液压钻机配合Φ75mm钻头施钻检验,效检孔数为5个,分别位于工作面的前上部、上部、后上部和两侧上部,在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每钻进1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1~3mm的煤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h2值,当瓦斯解吸指标△h2 <160pa(湿煤样),且施钻时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如喷孔、卡钻)则为无突出危险性工作面,否则为有突出危险性工作面,必须继续采取或补充局部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效果检验,直至措施有效为止。在经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可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再采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若经验证仍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采用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否则,必须补充工作面防突措施,直到经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四)安全防护措施

1、永久避难硐室

设置可供至少15人使用的采区避难硐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

0.5m2。避难所内支护保持良好,并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避难所内放置足量的饮用水,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用压缩空气供风时,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避难所内应根据设计的最多避难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注:+580m水平已建成可容纳6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 2、压风自救系统

在放炮地点及设岗地点和距掘进工作面25~40m的地方各安设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可供至少6人使用,且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少于0.1m3/min。每次放炮前,由安检员和瓦检员对压风自救装置进行检查,只有压风自救装置完好,方可放炮;

3、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并熟知隔离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4、防突风门

在与揭煤掘进工作面相通的进风侧,必须设置构筑两道牢固可靠的正反向防突风门,及防逆流装置必须牢固、灵敏、可靠。风门墙厚大于0.8m,风门板厚度为50mm,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风门墙垛采用砖、料石或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不得小于0.2m,墙垛厚度不得小于0.8m。通过风门的水沟、溜子孔和风筒眼必须安设有防逆流隔断装置,防逆流隔断装置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加工,防突风门墙体上的风筒必须采用防逆流铁风筒。施工单位必须在风门处准备沙袋,每班放炮前,由施工单位当班班排长负责放下防逆流隔断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