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7:12: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渭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5/11/25 8:49:00 陕西统计局
近十年来,渭南市经济经历了一段追赶跨越高速发展的时期,2014年生产总值达到1460.94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五位,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按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6.1428元计算,达到了4456美元,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3.7%,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即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以后,容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目前,在全国、全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全市经济也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一方面随着近十年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工业结构偏“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工业产业链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少、规模小等问题已有所显现,全市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档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另一方面,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政策,使全市经济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避免全市经济发展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解决好当前全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环境资源约束压力、适应经济发展的体制改革等等,其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当前渭南经济发展必须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应用国际通用的一些产业发展理论,分析全市产业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快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旨在为渭南经济的稳步、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统计服务,为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利用100多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构造出一个著名的”世界发展模型“,由发展模型求出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结构的标准数值。他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后工业化阶段分为初级和高级。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钱纳里多国模型也称”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被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应用于判断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工业化进程。
笔者参照国家和省市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应用以下四项指标作为分析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人均GDP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四项指标及数值标准。
二、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渭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产业发展阶段看,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全市经济发展的必然性选择。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判断经济发展和工业化阶段进程的理论是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和标准产业结构。下面笔者根据钱纳里理论来分析判断渭南十年来的工业化进程。
(一)从人均GDP看,2004年渭南人均GDP仅625美元,2007年达到1117美元,突破1000美元,2010年达到2238美元,突破2000千美元,2011年渭南人均GDP达到3007美元,突破3000美元,七年上了三个台阶,达到中等国家或地区收入水平,表明2011年渭南经济发展人均GDP水平已开始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人均GDP达到2400-4800美元),2014年人均GDP达到4342美元,目前渭南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二)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2年以前,渭南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以上,且农业(占20.6%)小于工业(占30.1%),渭南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2005年,农业占比为17.8%,低于20%,工业占比为39.8%,服务业占比37.2%,工业占比大于服务业,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05年渭南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2014年渭南农业占比14.9%,低于20%,工业占比47.6%,服务业占比31.4%,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渭南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三)从就业人员结构情况看,经测算2014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42%,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期阶段。
(四)从城镇化进程看,随着近十年渭南经济的高速发展,推进了渭南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一体“的较快发展。2010年,渭南城镇化率为31.58%,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初期阶段,2014年渭南城镇化率为39.64%,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但可以看到四年中,渭南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1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渭南工业化进程的四项指标中,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三项指标均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根据产业结构升级普遍规律,工业化进程判断中的核心指标是人均GDP,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偏高的差异明显,带来产业收入水平的不同,形成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产业中工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业品的消费需求大量增加,推动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工业经济总量快速上升,超过农业,农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工业占比上升,从业人员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在渭南工业化进程中,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城乡户籍管理的”二元体制“的严重影响,农村劳动力由一产向城镇的二产和三产转移过程中,受到极大制约,农民转行难离家,进城又返乡,加之渭南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过去农村人口有400多万,占到总人口的80%以上,导致目前渭南城镇化率偏低。综合分析判断,当前渭南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普通工业产品的供给不再是前工业化阶段和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供不应求,供给占主导地位的卖方市场,而是普通工业品供给大于需求,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供求关系转为买方市场,行业竞争加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由最初的”吃穿用住行“基本消费需求转为”学乐康安美“新五大消费需求,经济的发展要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由工业化的中期向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发展,否则产业结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速度会出现低速徘徊,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新常态下,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当前渭南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必然性选择。
三、当前渭南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十年来,渭南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绩,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善,产业结构呈现出加快升级的趋势,但通过全面观察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总体上看,主要是产业层次低,仍是一、二产业以原材料生产和以资源类粗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仍不发达。农业基础薄弱,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化水平低,资源类行业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兴服务业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渭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呈”一高两低“现象。近十年来,尽管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有较大改善,一产占比有所降低,二、三产业较快发展,但渭南农业大市、工业弱市、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依然存在,表现为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占比高,第二、三产业占比相对偏低,呈”一高两低“的产业结构格局。2014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4.2:54.4:31.4,一产占比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低于全省0.4、5个百分点,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是制约渭南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