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5:36: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4.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5.连加、连减运算式题。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写字”“发饮料”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材第62页)时,借助发书的场景,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一共有多少本书”“左边有多少本”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为了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教材第62页“做一做”)。之后,让学生看图,通过思考,想出得数。教学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

精选高中小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1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

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以外,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究练习形式。

练习要以课内为主。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和其他客观条件,积极创设运用新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进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较难,要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就可以适当减少练的次数。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减少盲目性,讲究练习效果。

(3)多进行口头练习。

小学生书写有一定的困难,并且速度较慢,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可以增大练习容量,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同时,口头练习的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除上述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赶上自己的小伙伴。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功,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课时 2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4课时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精选高中小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2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材第62页内容及练习十四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图片或投影、课件、小棒。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口算题,学生读题说出得数。 3+2= 2+7= 6-3= 9-4=

5+1= 7-2= 5+1= 8-5= 2.口答下面各题。

(1)80里面有几个十? (2)50里面有5个几? (3)多少里面有7个十? (4)6个十是多少?

1.教学例1。

(1)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①学生看电脑演示,老师描述。

开学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发书。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②课件演示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样分析呢?

(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20)

板书:10+20

④课件演示有30本书,老师把其中左边的一包发给一位同学。 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有30本书,其中一位同学搬走10本)

⑤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现在还剩多少本?该怎样分析呢?

精选高中小试卷案,为您推荐下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