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58: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内容有三个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标准》中对于这部分知识提出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表面的计算方法。 这一单元知识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本单元依据标准要求主要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学生动手操作,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说程序

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教学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第2课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第3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

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体的过程是: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边摆边在表格里记录:长、宽、高和体积

(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关系,类推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