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10: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品10篇)

来源:屈老师范文网

《解决问题我能行》

今天,我们大班的活动是水墨画《小猴吃桃》。昨天离园时,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大家准备一支毛笔、一个调色盘,明天带来,我们要学习水墨画。”

一大早,我就发现波波小朋友站在门口不肯进来。波波是个要强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喜欢和老师、小朋友过多交流。我上前询问,原来是因为没完成带工具的任务不开心,因为爸爸妈妈太忙没时间准备,所以自己没有带。在简单的进行了安慰之后,他走进教室,但是却满脸写着不高兴。我知道,他肯定在担心等会的课上他该如何完成作品。活动开始了,小朋友都拿出自己带的工具认真的画着,只有波波小朋友拿着纸,不知所措的看看我,再看看小朋友,我知道他在寻求帮助。我想,其实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波波平时不爱说话,我是不是能在今天让他有一点改变?于是我给了他一点小提示:“没有带工具的小朋友,等会可以自己去借好朋友的工具来用!但是不能影响别人画画。”这时的波波好像终于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了,他不再不知所措地到处看,只在一旁默默的等着身边的小朋友。等小朋友画完后,他顺利的借到了工具,并按时完成了作品。在最后整理

环节,他还主动帮小朋友收拾工具并洗刷干净,跟小朋友们表现出互帮互助的融洽的氛围。

看到波波这样的进步,我很欣慰,也感想颇多。首先,每一名孩子都有完成任务的愿望,这样的责任感很值得我们珍惜和呵护,不能因为没完成任务而不分青红皂白地粗暴批评。第二,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做为老师的我们不光要给孩子布置任务,更要在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予以细心的观察和指导。及时觉察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引导他们寻找独立解决的方法。就像在这次的任务完成中,波波虽然因为没有带工具而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但是他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主动勇敢的沟通去解决了这些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还收获了友谊。

《区角里的争抢风波》

案例背景:

今天我值早班,收拾好卫生后我决定在早饭之前,请小朋友进区角玩。一会孩子们也在家长的陪同下陆陆续续的进了教室,在我的示意下都进了自己喜欢的区角游戏了,我呢在区外“溜达”着,偶尔也介入他们之间的对话,气氛令人非常的愉悦,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情格外的飞扬,浑身充满了力量。就在这时忽然听见“哗啦”一声,我寻声望去,积木撒了一地,始作俑者是毛毛,小朋友都在向我

检举他,对他发出了不满的信号。有的孩子想检,也被毛毛一脚踢老远,双手抱胸,嘴里还振振有词:“不给我积木玩,你们谁也别想玩,好像还

很不过瘾,用脚使劲的踩着积木。”简直像个小疯子,我好不容易拉住他,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告诉我:“我要玩这块积木,栋栋不给我。”栋栋急着表白:“老师,小房子我都搭好,如果拿走,小房子就塌了。他还把我的小房子踢倒了。”栋栋委屈的眼泪都掉下来了。毛毛的手被我拉住,就用脚踢,尽管他踢的都是空气,可是力气还不小呢!还狡辩:“这些积木都是我的,小兔崽子谁也不许给我动。”我沉下脸告诉他:“这些玩具都是幼儿园的,任何一个小朋友都可以玩,如果你也想玩,就要学会等待,学会商量,把玩具掀翻,故意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对的。”我批评了毛毛,让他道歉。谁知他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就是不肯认错,更不想捡地上的玩具了,看拗不过我,索性就在地上打滚耍赖。在小班像这种抢玩具事件比比皆是,今天是发生在搭建区,明天说不定又发生在娃娃区…… 案例分析:

一、自我中心”意识强烈

幼儿在年满三周岁,进入幼儿园对其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大多数孩子在家接受的是4+2=1的教育模式,四个老人加上爸爸妈妈,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他们有着爱哭、自私、倔强、任性、霸道的缺点。当在区角里看上同一个玩具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就显现出来,不懂得谦让。在大家都想要的同时,由于缺乏语言交流,直接用肢体

语言来解决“抢”,这会使他们很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不是哭着来告状,就是两人或是更多的人撕扯着一件玩具僵持着,甚至还有受伤事件发生。 二情绪化作用大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以及生活经验的限制,在做错事情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适宜行为,与同伴的交往还处在磨合期。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感受当自己抢了别人的玩具时,对方的心情会怎样!常常根据自己喜不喜欢,高不高兴来左右情绪, 三、爱模仿

爱模仿是小班幼儿比较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家长、老师,同时他们更喜欢模仿同伴。当他发现同伴手里有一个喜洋洋时,说什么自己也想有,如果没有,争抢就发生了。 四、自控能力差

当孩子一旦喜欢上别人手上的东西,就会占为己有,肢体语言就是最直接的武器,虽然他心里清楚,老师说“这样做不对”,但自控能力差,抢到以后把事情闹大,老师一来,马上低头,说明他知道犯错了。

五、对依恋物有强烈的守护情感

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物品会有强烈的守护情感,不让别人碰。比如李悦铭喜欢图书区里的《大维不可以》,每次去她都会把它抱在自己怀里,就像是她的似的。如果是别的幼儿拿了,上去就抢。 六、交往能力有限

当几个孩子喜欢同样的物品时,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只会说:“这是我的,”“这是我先抢到的,”“这个给我给我”说了不管用后,强悍的武力解决,懦弱的以哭闹或是找老师来反抗。 案例措施: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天地。能促进幼儿认知、个性、情感、生活性等多方面的发展。针对抢玩具事件经常性的发生,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让幼儿学会等待

我们班的进区时间延长了,进区也有一些相关的规则,如:“进娃娃家,要带喜洋洋的卡片,总数只有5个,如果卡片没有了,就要选择其他区的卡片,或是选择等待。这会帮助幼儿改掉唯我独尊,急躁的性格。同时区角的规则性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守规则的自觉性,克服自我中心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二、让幼儿学会合作

1、进区后,幼儿可以自由结伴,想怎么玩都行。老师在区域附近巡回指导

如果有情况,马上会以角色介入,因为小班的孩子,大多不会用语言来交流,肢体语言解决来的更直接,这时如果老师以角色介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喜欢模仿,孩子也会这样学着你说的,如:“这个小车真好玩,我们一起玩好吗?”

“你玩一会我再玩好吗?”慢慢的气氛就会融洽了。这样,孩子才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如:“你来摆车道,我来摆山洞,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