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的体会感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54: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音乐会的体会感想

时隔两个月,11月30日晚又一次有空闲时间来到了武汉琴台音乐厅,这次的音乐会是德米特里列夫科维奇独奏音乐会-蓝色狂想曲。熟悉的是蓝色狂想曲,但其实并没有仔细安静下来欣赏这首钢琴曲。在网上搜查的资料显示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于1924年写给独奏钢琴及爵士乐团的乐曲,它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属于中段的E大调,宽广流畅、温柔感伤。但特别的是,中段还出现了若隐若现的小鼓,表明不安宁的情绪仍在继续。弦乐奏完后,钢琴接着以变奏陈述。虽然不懂得如何叙述这种体会,但是直接感觉到这首曲子整体一直在变奏,相对于其他曲子而言,不太可以领悟到其中的内涵。

除此之外,还欣赏到了肖邦的《平静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Op.22》、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13首前奏曲Op.32》、《升c小调前奏曲Op.3,No.2》、斯卡拉蒂《d小调奏鸣曲K.213》。其中《升c小调前奏曲Op.3,No.2》有种舒缓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的同时又带有模糊的感觉。整体音乐会的感觉或许都是些名作,所以并没有像上一次有种共鸣的感觉,总觉得有一种历史的交错感,也许是心态的变化引起的。

每个人音乐家在演奏的时候,其实我很注重他们的眼睛,他们有时候时而紧闭时而半睁,有种情结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每日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去感知这个世界冷与暖。从最终的了解音乐,学习几个音符到现在,我发现当你正真进入这个世界中,你会觉得在你已知的路上总会有未知世界在等着你。有的人是天才,有的人是后天不断地练习,每个人在获得纯真的同时又失去纯真。也许就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一样,伴随着音符的起起落落,随着热情的起起伏伏,但这一切的最后都会随着消逝。 也许下次音乐会,我会先了解每位演奏者的背景,然后再去欣赏或许我或有更多的感触,在每场音乐会的背后,除了自己的直观感受以外,也许重要的是更多的是对音乐知识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