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双回路钢管塔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21:10: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5基础设计

图5.1 地脚螺栓安装形式图

5.4基础设计

1) 钢管杆基础受力主要以抗倾覆为主,对抗倾覆能力来说,方形基础较好,但由于方形基础最小截面必须外切于钢管杆底部法兰,四角混凝土不能充分利用,故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实际工程中仍以圆形截面基础为主。同样由于钢管杆基础要求以抗倾覆为主,而普通的台阶基础埋深加深必然导致底宽础,掏挖和桩基础是首选形式。无论采用掏挖基础还是灌注桩基础,设计时要注意基础主柱或桩的最小直径满足下式,以保证地脚螺栓总成能顺利放入(如图5.2所示):

31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5基础设计

图5.2 基础主柱截面图

D2≥Dl+2(d3+dl+d2+c)+10 mm 式5-1

其中 Dl—锚板外直径;

D2—基础主柱或桩的最小直径;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d1—基础主筋直径; d2—外箍筋直径; d3—内箍筋直径。

2) 当钢管杆荷载大或地质条件差而采用承台桩基础时,常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细节是:承台柱高度和承台厚度的总和应大于地脚螺栓埋置于基础中的长度,并保证保护层厚度。

3) 转角杆基础顶面应设置向外角侧方向(终端杆为向构架侧)的预偏,由于杆身施工紧线的二次变形等因素,预偏坡度应稍大于钢管杆的设计挠度,如某杆型设计挠度为l2?,宜采用15?基础顶面预偏坡度。

32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6相关配件的设计

6 相关配件的设计

6.1 应引起注意的一些其他设计问题

1) 只能进行弹性设计。钢结构的塑性设计是它的一大优势,采用塑性设计一般可以比按弹性设计节约钢材10%~15%;但对于输电线路的钢管杆而言,其设计选材结果往往是挠度控制而非强度控制,在设计中如果考虑塑性,杆顶的变形将会大得难以想象。因此在《规定》的钢管杆杆身强度设计公式中的截面抵抗矩参数应选用弹性截面抵抗矩。

2) 设计水平、垂直档距不宜过大。市区线路由于导地线安全系数大,弧垂大,档距 一般放不大,很少能超过200 m,所以过大的设计水平档距除了造成浪费没有任何意义。此外市区街道都比较平坦,没有大的高差,设计中没有必要使 用大于水平档距的垂直档距。按这两个原则选用设计档距,将大大节省钢材。

6.2 转角杆横担设计

转角杆特别是300以上大转角,宜采用不等长横担。当使用800以上的大转角时,必须注意外角侧导线对横担的电气间隙问题,应按比例作出间隙圆图,进行校验,由于本设计采用的是直线型杆塔,因此不存在转角一般采用短横坦。

6.3 挂线板设计

由于挂点处的摩擦,挂线板是输电线路中镀锌层容易被破坏而导致腐蚀的高发区,由于钢管杆挂线板均是直接焊接在横担头部,无法调换,因此设计时在正常计算值基础上必须适当加厚,以抵消腐蚀的影响。另外,设计挂线板时应考虑预留安装孔,由于钢管杆线路一般是市区线路,直线杆按反措规定应采用独立挂点双联绝缘串,挂线板应预留双挂点位置,且因钢管杆横担一般截面较小,抗扭能力差,应注意双挂点的位置不能偏心过多,或采用把第二挂点置于横担管底的形式。

6.4 特殊爬梯设计

当钢管杆上段直径超过800 mm,最好装设双面爬梯,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可靠性。对单回路转角杆,当设计采用中相导线直接挂在杆身时,中相挂线点附近的一段爬梯应设计为与下方爬梯的位置互相垂直(即设置在横担方向),以保证带电作业的安全。此外,三牌挂件、检修、安装挂孔等,均应注意预留。

33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结论

结论

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是220kv双回路新型钢管塔设计 。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设计所需要的内容,在部长的帮助之下,我完成了本次的毕业设计。本次设计我先选定了导线的类型以及避雷线的型号确定,然后再进行杆塔的设计,对于杆塔我采用的是十二方的钢管杆拼接而成,然后再进行横担的设计,对于横担是本次设计的重点,横担是连接塔杆与输电线之间的桥梁,他要承受大的载荷,因此本论文对横担做了大量的研究,关于地基的问题,由于地基有很多的类型而且牵涉到了地质学的一些专业问题我也不便有什么说法,地基要按设计院的要求来制定方案。

经过本次设计,我明白了我们专业需要严谨的作风,认真的态度,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的完成任务。由于时间紧迫,本人知识有限,设计中难免有不足和缺漏之处,还望老师加以指导,从而完善本次设计。

34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黄呈伟.钢结构基本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

[2] 李湘红,唐歆熙,王璋奇.输电线路铁塔构造设计的发展及现状[M]. 西安:西安交大出版社,1999.3

[3] 郭绍宗.我国输电线路的发展及展望特种结构[M].广东:机械工业出社,1990.1 [4] 樊师贤,易汉.输电线路转角塔及终端塔的不对称设计研究[M]. 湖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5] 傅春衡.我国500KV输电线路塔型设计的回顾和展望[M].上海:电力建设出版社,1997.4

[6] 房向日,肖志军,李海彦.输电线路铁塔优化设计介绍[M]. 广东:广东电力出版社,1997.5

[7] 郭绍宗.国内外输电线路铁塔的发展及展望[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3 [8] 陈祥和,刘在国等编著.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M].哈尔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9] 李宏男,胡大柱,路颖超.输电铁塔交叉斜材非线性极限承载力研究[M]. 山东:电力出版社,2004.3

[10] Zhongwei su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J].No.(Vol.46),2011:124-133. [11] Eugene roventa,tiberiu spircu.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imperfection in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9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