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报告(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3 6:32: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报告(1)

面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无疑是**市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XX年以来,**市已经历8年的创建历程,对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现状到底如何,**创建文明城市的途径和措施究竟怎样,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今年三月,我们组织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来建言献策”调查征集活动,共发放调查征集函2万份,收回万份,征集建议、意见56732条,为研究文明创建现状、探索文明城市创建的科学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20XX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市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管理跃上新的台阶,城市承载功能实现新提升。这些年来,**市先后完成了20余条景观道路建设,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绿化广场和公园,完成了河西大堤绿化带建设,新增城区公共绿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共绿地由平方米增至平方米,人居环境大为改善。近5年来,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

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40多条,提质改造小街小巷120余条,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平方米,中心城区已初步形成“五纵五横”的城市干道网状格局。

**市的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条件,但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市不论是创建项目上、创建载体上,还是城市管理、市民教育上都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少数部门、单位对中央、省、市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重视不够,把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隔裂开来,忽视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以 致在工作中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存在厌战、抵触情绪,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创建办的事,与己无关,表现在工作中被动应付,消极对待。在实际工作上,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重突击、轻持之以恒的情况也很突出。有的职能部门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落实不够。2、资金困难,投入不足。在硬件上,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市政、环卫设施破损、陈旧,跑、冒、滴、漏问题多,部分路面、人行道破损,下水道、化粪池污水外溢,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科技馆、图书馆、体育场及人均科普经费支出,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档案馆,贫困率,道路名称与公共图形标志,每5万人配备急救车数,街

巷基础设施,公交站点布局,校外活动与相关场所管理等,与中央文明委颁布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都有一定的差距。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问题在社区和农村尤为突出。除少数示范社区、村和省级文明村外,不少社区和村部都存在宣传阵地、文化设施落后,图书室、电教室、活动室和宣传栏、阅报栏等“三室两栏”不齐全,不规范。3、监管不力,陋习严重。由于缺乏常态监管的教育和督查机制,导致违反“九不”规范和《市民文明公约》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突出的城市病,如乱占道、机动车乱停乱靠、乱倒垃圾、乱张贴、乱搭乱建等得不到有效根治,严重影响了城市容貌。 4、考评弱化,奖惩有限。未能形成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群众评价三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优创先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和可操作性不尽人意;一些地方、部门在提拔和使用干部上侧重于看经济方面的政绩,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挂钩不紧;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精神文明创建缺乏恒心,做表面文章,在评比突击上下功夫,忽视基础性工作,重评时、轻平时的现象较为突出。等等。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是城市文明水平的第一环境,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率、透明化、便民化是创造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基本要求。**应该把握诚信政府这条主线,规范政务行为,着力打

造阳光政务、诚信政务、满意政务。

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坚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切实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对必须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本着减少环节、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强化服务的要求规范审批程序;进一步扩大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杜绝多头执法;进一步完善有形市场,规范招投标、拍卖等程序,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快各部门之间的联网,逐步实现全市政府系统全面信息化;大力实行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实行权责利一致的长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县市区的作用,增加基层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建立文明创建、城管工作年度述职测评制度,并与绩效考核制度有效结合起来,测评对象全部由群众组成,群众满意度达不到60%的主要领导停岗培训,群众满意度超过90 %的重点使用。 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坚持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市政府政务大厅,完善投资兴业一条龙服务体系,快速方便办理业务。教育部门要规范收费,防止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并尽快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医疗卫生服务要改善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倡导文明用语;创建文明城市工

作应整体规划,避免新房刚建又拆、新路刚修又补、新树刚栽又挖等现象;在政务行为中推广使用普通话,政务接待应酬不陪酒;在勤政廉政中实行周例会、月点评、季总结制度,加强机关干部作风教育。

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坚持搭建政务交流平台。设立书记、市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建立市民与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网络沟通平台,听取市民意见;市长办公会等重要决策会议邀请市民代表参加,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设立政务服务反馈窗口,让群众方便快捷的了解政务公开的内容;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公开、传达信息、宣传解释政务行为,提高政府形象,确保公民知情权;在市、区、乡政务大厅设置群众意见反馈系统,在政府网站设立关于规范政务行为的论坛;定期组织“公务员下乡下基层活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交流民心,避免闭门造车或与市民信息隔断。

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对于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来说,良好的法治环境意味着坚实可靠的政府信用,诚信可托的民情社风,稳定有序的经营秩序,而这些都必须依赖于完善的法制建设与务实有力的法治措施。

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就要从群众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盼望什么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