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几点思考(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4:00: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几点思考

【摘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要求。它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并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为此,本文从界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状,进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已成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我们党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借鉴。

一、基本概念界定

激励,是指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关怀,其含义是关心他人,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适时的关怀能让人有温暖的感觉。而帮扶,就是帮助扶持,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指为实现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对全体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等进行激励、引导、关心、帮助、扶持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与此相对应,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是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内容、方式、主体、保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以及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总 和。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内涵和外延。第一,工作对象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尤其是指基层干部、老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第二,工作内容上一般以激励为核心,关怀为宗旨,帮扶为途径,即政治激励,思想关怀,生活帮扶。第三,工作方式上,激励、关怀、帮扶三者要有机统一,激励主要是政治激励、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关怀的形式主要有谈心交心、走访慰问,帮扶则包括资金帮扶、技术帮扶等。第四,党内激励、关怀、

帮扶是指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关怀,党的集体和党的组织对党员个人的关怀,领导干部对一般党员的关怀,一般不包括下级对上级的尊敬与爱护。第五,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与其他工作机制相配套,如党员信息管理机制、党务公开公示制度、党员培训教育制度、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等。总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二、当前我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已取得不少成效。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工作对象不够全面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应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任何一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只是因工作岗位、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三多三少一缺位”的现象,即关怀困难基层党组织多,关怀无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少;关怀生活困难党员多,关怀生活无困难的党员少;关怀农村、企业的困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多,关怀机关、学校的困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少;一些退休干部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激励关怀缺位。简言之,就是关怀的对象往往侧重于困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及老党员,一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较少得到关怀和照顾。

此外,对于生活困难党员的认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一部分党组织在确定帮扶对象时把握不够准。帮扶困难党员时,一般采取分配名额的办法,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困难党员的认定标准也不同,从而出现了同是困难党 2 员,但由于名额限制享受不到帮扶。 (二)工作形式过于单一

在工作内容上,部分党组织往往比较注重生活帮扶,忽视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式上,第一,激励工作比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党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励措施,不能很好地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不能把政治激励与物质激励相配合。第二,关怀工作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坚持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只在特定的节假日关怀看望一些特定的党员,缺少长效的关怀关注,甚至有些基层党组织只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第三,帮扶工作过于简单,采取单纯的经济救济和简单的“一次性”慰问,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导致帮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效果不理想。 (三)资金保障不够到位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必须要有坚实的资金做后盾。因为对困难党员的帮扶除技术培训支持外,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资金援助,但受经济条件的制

约,基层党组织活动资金少,对党员激励、关怀、帮扶的投入有限,导致帮扶力度不够大,效果不明显。

在实际工作中,帮扶资金的筹措主要是依靠党费的划拨,资金数额远远不能满足其实际需要;政府预算支出的资金部分审批程序复杂,到位不及时;社会捐助资金的部分数额较少,不能持久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筹集资金措施不完善、不得力,导致帮扶资金缺乏保障,基层党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乡镇、村队集体经济薄弱,激励关怀帮扶的覆盖面不够大,途径偏少,帮扶项目和资金筹措困难,远远不能满足党员群众的需求。 (四)配套措施不够健全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措施作保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相关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一是党员管理不规范,存在党员登记信息难以全面准确,流动党员管理难以到位的问题。二是党内缺乏民主,一些党组织单纯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让党员以主人身份即作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出现,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三是缺乏规范化的制度支撑,党内激 3 励、关怀、帮扶工作还没形成制度,操作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四是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单兵作战,没有与党内其他工作和社会其他部门相互合作,工作成效较低。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推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统筹分类实施,确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顺利进行

我们应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保障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着眼于全体党员的需求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获得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巨大动力。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来实施。对于全体党员,要进行经常性教育,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对于生活、就业困难党员,要给予扶弱、扶贫、扶智、扶志等不同的帮扶方式,满足他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于基层党员干部,针对他们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的实际,重在给予他们经济上政治上的关心,提高他们的经济政治待遇,如“以县(市、 区)为单位,引导和推动村干部报酬合理增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离职补偿)‘三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对于流动党员,重在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服务,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对于老党员,重在给予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