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六步”流程在语文课堂的运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05: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安 “三环六步”流程与我校“三主三自六环”的共同处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以传播知识为手段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我校近年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之路。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尝试,我们吸取杜郎口、洋思经验,结合我校近几年教学改革成果,总结出“三主三自六环”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这与马安中学“三环节六步”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以下为马安中学“三环节六步”教学流程,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请同仁们参考学习。 落实“三环节”,衔接“六步骤”

环节一:指导自学(约10分钟)

第一步:出示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确立并出示教学目标(如用投影仪,小黑板,也可以直接口述).

第二步:检查预习作业.为了节约课内时间,小预备时科代表或小组长提示要求各位同学出示“预习作业”并展开到该查的内容待查.一般采取小组轮流交换检查(1→2→3→4→5←6→1),小组长下位交换检查,其余学生不动,检查只查是否完成,不做按要求扣分,同时检查书写是否工整,不查对错,最后由小组长汇总,说明扣分原因并将小组所得分数填入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根据小组得分情况,落实扣分原因,督促管理到位.教师在小组互查互评(或自查自评)时应走入学生中,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为展示交流作好铺垫.

环节二:展示交流(约20分钟)

第三步:展示预习成果.学生用15分钟左右时间展示预习成果(要充分利用黑板).展示内容为预习作业.可不同组同号同学展示相同内容,或不同组同号同学展示不同内容,也可以整个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展示相同的内容,或不同小组展示不同内容;展示的形式有:板演、讲解、点评、质疑、辩论、竞赛、抢答等.如果用板演的形式展示预习内容,小组中没有上黑板板演的同学应对预习作业进行互批互助、合作学习、达成共识.板演的问题,一般由板演学生先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组内其他同学应关注并可帮助本组展示的同学,若本组内解决不了问题,其他小组同学再作补充点评,与此同时,老师适时点拨、归纳,最后教师对小组的整体展示情况再予以评价,并及时将得分记入评价表.板演的问题,

也可直接批改.字写得不好扣0.5分—1分,错误适当扣分.教师要走下讲台,巡视到每个学生,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出现的错误要引导学生自己更正.

第四步:变式训练巩固.变式训练一般为15分钟左右.一般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组内对调批改,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可轮流发言,可一个人主讲,可结对互帮,(如1组6人,可1号与6号,2号与5号,3号与4号互帮学习).学科组长要管理组织好本组的合作学习,要整合全组不同意见,准备在全班进行第二次展示交流,也可安排组内其他同学在全班内交流.教师同样要对学生展示情况作出评价,并及时将得分记入评价表.

环节三:总结反馈(约10分钟)

第五步:教学目标检测.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随堂检测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核心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检测题.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快速完成后,教师抽批、公布答案或学生回答,组内交换互批或自批,达成共识.若发现有共误,应及时纠错,简要讲评,并及时统计各组得分,将得分记入评价表.

第六步:归纳总结反馈.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要作总结.一般可就如下问题进行小结: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②还有什么疑问?③有无不同观点?④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补充,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给予加分,并统计各组总分,对得分较高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最后由教师布置作业并作预习指导(预习的内容、要求、方法、时间)。

以下为马安中学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重视“三落实”,细化“九环节”

1.落实“课前预习”。以前,我们的课前预习很大程度停留在让学生看看书的层次上,没有具体的问题和要求;课堂上,好的老师稍微检查一下,不在意的老师干脆从零起步。这造成预习的表面化、虚化,以致很多学生不把预习当作正式的作业来对待。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知识状况确定预习方案,打印导学案发给学生,并从两个方面予以落实。①设计预习:课前,各教研组都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或者是具体的问题和表格,或者是具体的练习,学生按照设计一步一步地进行预习。这样的设计让预习具体化、明确化,学生有章可循,有事可做,并且做得非常认真,为课堂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②运用预习:课堂上,教师的整

个教学过程都和预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课堂开始,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展示尝试做的习题、思考的问题。新授环节,不断涉及、联系预习,循着预习的思路进行新课教学,真正把课前学习和课内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和预习的作用。

2.落实“生生合作”。针对班级情况,教师组织好三种形式的合作。

①同桌合作。每提出一个问题,不急于找优秀学生回答,很多时候先让学生都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都进行思考、尝试。有了一部分举手的以后,先让同桌间交流一下或者互相教一教、查一查、说一说,再找有代表性的学生回答。这个过程很好的让学生互相激励、帮助,促进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而不是优等生动起来。

②小组合作。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 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一节课中不宜 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 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