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05: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登泰山记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清代桐城派。 2.积累词句,增加文言储备。 3.把握游记,品赏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 教学方法:阅读品赏 教学时数:一节 步骤和内容:

课前:分发学案,布置预习。

一、导入:(由学生齐读杜甫《望岳》引入课题。)

屏幕:展示图片——泰山远景,显示文字——杜甫《望岳》。 师:泰山,是五岳之尊。在生活中,我们谈起五岳或泰山,每每不禁生发出敬仰之情。巍巍

泰山,以其苍茫的雄姿和博大的人文底蕴,牵动着我们多少情怀!屏幕上是我们初中时就熟悉的一首咏泰山名作,请大家齐读一遍。 生大声齐读。

师: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泰山是设想时能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胸激荡,放飞思维的,那么在清代作家姚鼐的笔下,又是怎么样的情形呢?这一节课里,让我们追随作家的脚踪,领略泰

山的独特之美。 二、展示教学目标

(屏幕:教学目标。师读出,强调) 三、简单介绍清代桐城派。

师:对于桐城派,结合课后小短文及课下注释,有四点我们要重点关注。(屏幕:文字展示) 清代桐城派

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学者型散文流派。

主张散文写作讲究义理(有思想有情趣)、考据(材料真实准确)、辞章(结构巧语言精)三者兼长。 代表作家作品:姚鼐《登泰山记》

师:尤其是第三点,课后短文中涉及的“义理”是指文章表达要有思想有情趣,“考据”是指文章中使用的材料真实准确,“辞章”之文章的结构、语言要精巧。

(注意提醒学生理解“义理、考据、辞章”的含义) 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识记。 四、文章阅读品赏

1、引导学生分组朗读,梳理文言词句。

师:学习文言文,讲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

本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朗读这篇文章,检查一

下预习情况。

(提问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文章前两段和后四段,纠正读音停顿的问题。易错音:汶wèn水、济jǐ水;与知府朱效纯/子颖/从南麓登、碧霞元君祠cí、雪与人膝xī齐)

2、检查关键文言词句的解释和翻译问题 屏幕:出示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自京师乘风雪 (冒着) 戊申晦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明烛天南 (名词活用作动词,照) 少圜 (通“圆”)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在) 余始循以入(而) 或得日,或否(有的)

石苍黑色,多平方 (平的方的)

师:依次提问多个学生,并明确关键词意或补充活用类型。 (2)翻译句子(根据时间,机动安排) (屏幕)展示问题: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生解答,师总结:处于那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的长城。(注意提醒“当”字的理解) (屏幕)展示问题: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为之天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