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6 4:53: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贵州特色旅游资源

摘要: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贵州 旅游业 发展对策

一、 自然生态的奇特性

贵州山川秀丽,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味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贵州成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占了10种,其数量、类型之多,为全国罕见。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 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二、多种民族文化的原生性

贵州是古代氐羌、苗瑶、百越、百濮四大族系的族群交汇处,也是汉族移民较多的地方。目前贵州省的总人口约为3900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7.8%,世居的少数民族达17个,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就有9个。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在1992年,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就把黔东南的苗族,列入了该组织在全球的18各保护圈之列;1995年,由挪威政府援助,在六枝梭嘎苗族社区设立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后挪威政府又帮助贵州陆续建立了隆里、镇山、堂安三个“生态博物馆”。近年来,世界旅游组织又把贵州黔东南巴拉河流域的苗族村落和安顺屯堡文化,列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点。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宝地。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民族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之众和内容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三、民族历史文化的厚重性

贵州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地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和土家等17个。根据1990年的统计,全省总人口3239.1万人中,少数民族人口有1123.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4。7%。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368.69万人),其次是布依

族(247.81万人)、侗族(140.03万人)和土家族(102.82万人)。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95%以上。各民族在贵州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文物古迹。其中有堪称世界奇观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如普定穿洞遗址、黔西观音洞遗址、桐梓岩灰洞遗址;有体现民族古建筑文化民族民俗建筑物,如镇远青龙洞、从江增冲鼓楼、大屯土司庄园、安顺府文庙、黄平飞云崖等。此外,各民族的服饰、礼仪、习俗及喜庆活动和传统的民族节日,民间工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许多古老的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现象在贵州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并形成若干文化孤岛,如“屯堡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多种文化的积淀,使贵州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并成为天然的“民族文化博物馆”。 四、红色旅游资源的显赫性

贵州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从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红七军、红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足迹遍及67个县,建立了滇黔桂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黔北革命根据地和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和丰富的长征文化。如已为世人熟知的“遵义会议“会址,还有近年来逐步开放的王若飞故居、邓恩名故居、周逸群故居以及盘县、黎平、毕节等地的红军会议旧址,它们都是进行传

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中央红军为期两年的长征,有近一年的时间在贵州境内活动,先后攻克了31座县城,经过了30多个县境。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突破乌江天险、娄山关战役、土城战役、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都是长征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重大历史事件。在《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贵州以遵义为中心的以“历史的转折,出奇制胜”为主题形象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已被列入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遵义会议纪念馆等11处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五、气候资源的独特性和宜人性

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贵州的气候优势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贵阳市已荣获“中华避暑之都”的称号,说明贵州气候好已经不再是“王婆卖瓜”,而是通过科学评价,已经成为专家的一致意见。笔者1998年曾在《贵州资源开发之我见》一文中提出:“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和避暑资源都十分丰富的省,这也是我省的一大优势。这类资源越开发则价值越大。”之后又在《贵州的“三无”和环境》一文中提出:“从长期来看,贵州最大、最长久的优势资源是气候资源,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是避暑、休闲、旅游、教育、金融等第三产业。”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丰沛的降雨优势。其气候特征可概括为: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金不换气候”的美誉,省会城市贵阳则有中国“第二春城”之称。冷热适度的“天然空调”气温,

是贵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境条件,也是贵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六、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1.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

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我省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加大对外旅游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旅游行业的投入产出是比较高的。所以要舍得在这上面花钱,要利用新闻媒体、电视媒体、广告宣传画进行宣传介绍,将一些风景区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真山真水录制成专题片。不仅要在省内宣传,更要在省外、国际上宣传,利用信息网络,扩大海外宣传,将一个崭新的贵州介绍给海内外的朋友们。让他们对神奇的贵州充满向往,产生一种不得不来此一游的想法。

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落后的交通设施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要改变当前的状况,必须改善交通条件,加快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抓好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旅游厕所、通讯、住宿、餐饮等设施的配套。创造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环境,树立贵州旅游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客人,让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3.增强整体意识,规范服务,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窗口”,是集“吃、住、行、娱、游、购”为一体的行业。即使我们的硬件上去了,却没有规范的服务,给来客留下遗憾,让来客不满意,这无疑对我们的前期工作是一个否定。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放眼未来,我们必须加强行业管理,纠正不正之风。

结论

贵州,一个美丽而悠久的地方,这里能带给你欢乐,带给你愉悦,让你流连忘返。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贵州那富饶的自然景观、纯朴的民族民风、以及那历经沧桑的悲凉气息。

参考文献

[1]肖先治.发展贵州旅游业的对策思考[J].旅游经济,1999,(6). [2]石朝平.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民族文化[R].

[3]张遵东.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4]廖善友.开发贵州旅游资源应突出贵州特色[N].贵州教育学院报,1999-05-18.

[5]肖先治.发展贵州旅游业的对策思考[J].旅游经济,1999. [6]张跃西.后发展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以贵州为例[J].旅游管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