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学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7 10:05: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佛的苦心是引导我们最终成佛,不要说轮回于生死的人天乘,连已经证得偏空涅槃的声闻缘觉也要究竟成佛。因此,作为佛弟子,要发广大的心。即发大乘心救度一切,而不仅仅局于个人后世或个人解脱。

类似的颂子还有“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等。这些都是说明开权显实,然而实不离权,是即权之实的道理。 2、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

此是颂佛出世本意。是颂前文:“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一事,即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的一大事因缘,乃众生之本源,诸佛之妙道。

佛出世示现一大事因缘:“诸佛世尊欲令众生闻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诸佛出于世,无非为此一事业家当,要做的是唯此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的一事是真实的,其余二乘,只是权巧方便所说,则非真实。因为诸佛自证佛道,始终不会但以小乘法,教化济度于众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在莲华三喻中,此颂是华落莲成,废权立实之说,犹如莲华凋谢时,华瓣脱落,莲子独存。正如长行中所言:“是诸众生,得闻佛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一事”也常常作为话头被禅宗行人所参究。《古尊宿》卷40《文悦》云:

“僧问:‘承教有言,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如何是此一事?’师云:‘鼻孔大头向下。’进云:‘与么则晨朝有粥,斋时有饭也。’师云:‘惜取眉毛好。’”

颂中的“一”就是指一佛乘。这是悟到了“一事”就是不离日常生活的一事。禅宗将《法华经》的“一乘法”化作开单展钵、拈匙把箸的日用。《黄龙录续补》:“‘开单展钵,岂不是一乘法?拈匙把箸,岂不是一乘法?’遂拈拄杖云:‘这个是什么?若唤作一乘法,眉须堕落!’”。眉须脱落系禅林习用语,指误解佛法而招致的后果。指出要将日用是道的意念进一步超越,否则就容易陷入将佛法不离世间法这一具有深刻内涵的道理庸俗化、浮浅化的泥淖,而导致眉须脱落。

3、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此颂也是说明诸法实相的名句。诸法,概括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诸法其相虽殊,其体无二,唯一“常自寂灭相”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理体。解除二种生死,此理方显。亲证此诸法实相理体时,自当圆成佛道,故说:“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这句话对禅宗言语道断内证忘言的境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五灯》卷6《亡名古宿》记载,有僧诵读《法华经》至此,疑惑不决,行住坐卧,每日体究,都毫无所得,忽然于春日听到莺啼之声,顿时开悟,遂续前偈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所谓人生宇宙的一切现象、法则,都是本来就具有的,同时显出自己不变的个性。春天来了,百花自然就开了,行行翠柳,黄莺啾鸣,大自然的生机就这样平等无私地显示在万事万物之中。

不论精神的、物质的,一切万有的事相,都在生生灭灭,变化万端。未变之前、既变之后、乃至变的当体,本来就在涅槃之中,本来就是寂灭的、清净的,因而黄莺的啼鸣,并不是对“寂灭相”的破坏,而是以啼鸣的形式表征着“寂灭相”,在柳舞莺啼中,存在着凝然湛寂的自性。 悟得此偈,即是对把握实相理体的寂灭相,纵然置身喧闹的现象界,也能获得清凉自在。 4、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这个偈颂是〈方便品〉中的过去佛权实颂,是约称佛号明开权显实之理。人们到寺院中能随便“一称南无佛”,即乘此念佛善根功德,渐见无量佛,闻法修行,今“皆已成佛道”。

经中说到,过去诸佛,皆以一乘大法化导众生,惟随顺天人一切众生之心欲,故以异妙之方便说法,助显妙义。如值佛闻法者,精修六度,皆成佛道。在佛灭后者,敬重舍利,建筑塔庙,庄严佛像,及供养此塔、此像,虽种因极微,佛皆决其终成佛道,甚至心多散乱之人,一拜佛像,一礼塔庙,一称佛号,佛亦决其终成佛道。这是因为经营塔像,供养恭敬之因行,均能长养善根,增益福慧;并能以此熏习之胜因,起无漏之功德,若不退转,自得究竟成佛。证明过去诸佛种种方便,悉是一乘之法式。现在诸佛和未来无量诸佛,皆亦如是。

这里有一个问题:明明众生并未成就佛道,为什么颂中说“皆已成佛道”?这就是法华的即权即实的绝待妙之理。 如何理解即权即实?昔日的权巧,不离今日的真实,可谓即权即实,权不离实,故举手低头,皆得作佛。类似的颂子如“乃至童子戏,聚沙成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巳成佛道。”可知凡是有机会听闻佛法,甚至曾经接触过佛法的人,都可以凭借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助长缘因佛性,启发了因佛性,进而证得个人内在的正因佛性,终于觉悟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佛,才是诸佛出世的真实目的。其余五戒十善,保持人身不失的法门,以及声闻法,缘觉法,甚至菩萨的渐修渐证,都是佛权巧方便的施设,而佛方便施设的三乘五乘教法,皆可以作为最后进入佛乘的方便。这就是“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的原理。

就近而言,“一称南无佛”的人,都能在下一尊佛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得到解脱。《法华义疏》言:“弥勒有三会者,度释迦余残三根众生也。于释迦佛持五戒人,初会得度;受三皈依人,次会得度;一称南无人,三会得度。”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其第三会所度的九十二亿人,多是在释迦牟尼佛法中,曾经一称南无佛的人。只要念佛,必能得度,成就佛道。 5、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此二颂是说明一乘妙法即是诸法实相的著名偈颂。 颂意是:诸佛世尊能以权智了知世间一切诸法的现象,没有一定的自性,但由因缘的聚散而转变。成佛也是如此,要以无量法门的修习作为证得一乘实相的缘起。实相之法周遍法界,不离诸法本位,因此世间诸法的差别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