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8:4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3.我们义乌市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根据义乌市教研提出的“半小时”课堂的理念,结合本校主省级主攻课题“基于学生学习性状的有效教学研究”,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能更好地落实“半小时课堂”的理念,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核心概念解说及理论依据
“合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相处、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心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宝贵的教育资源的。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合作学习起源于西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已经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在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起步晚,但现在已形成如火如荼之势,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专门提到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十分重视。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附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我们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
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学习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到目前小组合作化学习虽然有好多专家专门立项研究,也有比较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支持,但是有很多听起来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在实践落实层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像“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合作学习表热实冷,合作淡然”、“合作学习过程中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等实践层面的问题还很多,有些学校甚至只改变一下教室布局,学生座次等表面上的文章就叫搞“小组合作化学习”,在小组运用上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所以本次着手研究的内容就是重点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使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的更充分,使它能更好的服务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改变旧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努力创设一个“指导自学——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强化训练”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有稠城三校特色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有合作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具体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对小组长的培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技巧。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培养小组长合作意识。 4.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有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完善,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机会更多,更适合差异教学。
6.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