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9:17: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戴仁俊 郭丹 黄纯国 来源:《大学教育》2017年第03期
[摘 要]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利用、处理、评价等行为,结果表明: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上网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能快速接受网络新知识和新概念,已经初步具备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冲击,如网络依赖性很强、上网以娱乐为主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17-03
在网络技术、传播技术充分发展以及“互联网+”政策引导下,社会在生产、研发、交流、生存、消费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媒体传播呈现全民化、多元化、草根化、泛政治化等趋势,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主动参与网络信息传播。截至 2015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大,达29.9%。同时,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高等学校不断推进慕课、微课、移动学习等教学改革,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网络应用能力。 21世纪初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伴随计算机网络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也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空前发展的体验者。在网络平台资源不断丰富、资费不断下降、带宽不断提升、终端不断普及的形势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交流工具,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甚至成为“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应用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本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在校学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 一、网络素养概念界定
网络素养始于网络媒介素养。英国学者富兰克·雷蒙德·李维斯和丹尼斯·托马森于1933年发表了《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其中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概念。媒介素养是指公民所应该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网络素养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媒介素养在网络媒介时代的突出体现。首次提出网络素养概念是美国学者麦克库劳在1994年提出的。麦克库劳提出网络素养是由两方面组成的,即知识和技能,他认为“网络媒介素养是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并能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利用以协助个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浙江海洋学院贝静红(2006年)认为“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用户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理性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发展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张鹏与李勇强老师(2012年)认为“网络素养教育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指网络用户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形成对网络的正确态度, 培养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达到使用户理性地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发展服务的一种素质修养教育”。 结合现代网络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特点,本研究将“大学生网络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获取、分析、评价、传播和检索等方面的素养,包括对网络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网络信息应用、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信息评价和网络伦理道德等。 二、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 (一)题型设计
调查问卷以选择题为主,设置背景题、主观题、客观题等题型。背景题主要收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客观题主要收集调查对象的上网时间、上网工具、网络知识和技能、网络应用信息等;主观题主要收集调查对象对网络学习、网络信息的评价、媒体选择、网络信息甄别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认识与态度。 (二)内容设计
问卷共设39题选择题,有单选题与多选题两种,其中多选题27条、单选题12条。问卷围绕被调查对象背景资料、信息应用能力、基本知识和技能、网络信息安全和道德、应用态度和评价及网络信息传播六个方面进行设计。 (三)发放与回收
调查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面向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学生可以通过PC访问网页,也可以在手机微信中通过扫描方式进入“问卷星”公众号进行填写,调查共回收228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100%。 (四)数据处理方式
本调查的数据处理以SPSS专业统计软件分析为主,以EXCEL为辅;通过SPSS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和进行统计分析等,通过EXCEL生成可视化的数据关系图。 (五)信度分析
将问卷调查数据由“问卷星”平台直接导出为SPSS系统专用的sav格式,然后导入到SPSS平台中,通过“分析>标度>可靠性分析”菜单命令,得到本问卷的总体可靠性统计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值为0.712,克隆巴赫Alpha系数介于 0.70-0.98之间,属于“高信度”。因此,本问卷的答题具有较好的信度(可靠性)。 三、结果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
1.上网时间与性别和年级具有显著相关性
中国互联网络第37次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版)显示:2015年中国网民平均每天上网3.74小时。本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平均达4.42小时,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二)大学生对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和理解
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基本条件,也是决定性条件。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具备了浏览网页、信息检索、聊天购物、上下载文件、图片处理、文字录入和收发邮件等操作(见图6),他们基本掌握了如收藏网页等网络基本操作方法,超过60%的大学生听说过网络教学、在线学习、远程教育、手机APP、安卓和iOS等新名词,20%—50%的大学生听说过MOOC(慕课)、微课、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互联网+教育等最新网络概念(见图7)。由此可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网络利用的基本能力,他们能逐步适应网络发展中不断更新变化的各类网络新名词。 (三)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利用能力现状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个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本次调查中,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中最多的为“访问互联网”,占比90.79%,其次是“与朋友或同学聊天”、“阅读图书”、“看电视”、“读报、看杂志”等;而在阅读网络信息时,大学生关注最多的是动画视频(占比49.56%),其次是图形图像(占比37.28%)、文字信息(占比10.96%),最少的是声音信息(占比2.19%);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91.23%的学生选择“上网搜索资料”,其次是“请教老师或同学”(占比62.72%);虽然能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但真正使用“中国知网”和“超星图书馆”等学术文献数据库的现象却比较少(“经常使用”占 10.96%、“偶尔使用”占53.07%、“从不使用”占12.72%),其中23.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了解这类数据库”;当他们搜索到相关信息时,大多数能通过“阅读修改再用”、“分析比较复用”、“汲取思想灵活运用”等方式进行有效利用,而“直接复制照搬套用”现象仅占9.21%。 (四)网络信息传播与评价
当今的大学生是伴随网络发展的一代大学生,网络应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了网络你会怎样”的问题中,近60%的调查对象认为会“很不方便、生活无趣”。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阅读、娱乐、购物、交友、支付、信息发布等,他们愿意在网络中分享个人作品(占85.08%),“原创发布生活、学习历程”(占58.77%),转发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占39.47%),主动上网发布身边突发事件消息(占70%)。但面对海量网络信息,大学生的态度是质疑和不安全,其中69%的大学生曾经核实过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