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工厂建设项目建议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17:46: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荆门市兴谭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工厂化育秧项目 1.2 建设单位

荆门市兴谭农机专业合作社 1.3 建设地点 荆门市掇刀区谭店村 1.4 建设内容

建造8950.35㎡联栋育秧温室2个,育秧车间1间,配套购臵水稻育秧机械播种流水线设备2台套,秧盘52109个,水稻浸种催芽设备1(台)套,床土粉碎机、筛选机各1台(套)。

1.5 建设技术路线

备土→种子处理→流水线播种→温室管理→大田机插 1.6 建设期限

2012年12月——2013年10月 1.7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01.65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项目资金和合作社自筹资金。其中:1、国家项目资金251.79万元,用于建造联动温室;2、合作社自筹资金49.86万元,用于购买秧盘、播种流水线、浸种催芽设备、床土粉碎机、筛选机等其他必须设备。 1.8 效益分析

- 1 -

项目建成每年每季可工厂化育秧2批共104218盘,机插大田2000亩,水稻节本增效增收17.77万元,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种植黄瓜、双孢菇等蔬菜瓜果菌类等,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3.45万元。项目的实施将加快我市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助推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继续深入,对构建掇刀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高效、环保、生态的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1.9 结论

本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建成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项目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背景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发展农村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变农村传统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关注的大事。我村现有土地6000亩,目前已经规模流转2000亩,流转的土地全部规模经营,耕种收等所有生产环节均计划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明年5月规模种植水稻,10月种植油菜。土地规模流转之后发展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其中工厂化育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能够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成本开支,增加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收。

2.1.2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 2 -

在十八大报告中,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我村地处城郊结合处,土地规模流转符合我市?两转?工作思路,既转移了农村劳动力,又腾出了土地搞规模化经营。在我市建设中国农谷的背景之下,我区大力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在谭店村为2000亩流转土地建设相应配套的育秧大棚意义重大。大棚建成之后,结合流转土地规模机插秧,能有效转移本村劳动力,并形成荆门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产生与附近双井村西瓜一样的品牌效应,进而产生品牌效益,加速城乡信息、技术共享,经济互融、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2.1.3 推行节本增效技术的迫切需要。

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最主要途径,工厂化大棚育秧秧苗整齐、粗壮,长势良好,能够避免传统育秧方式低温导致的烂种烂秧、秧苗发黄、生长减缓等现象,机插秧苗比普通移栽秧苗长势良好、稻谷增产,是一项高效的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据测算,机插秧省种、省工、增产,每亩节约种子、化肥、人工费30元以上,增产30.08㎏,增收88.44元。在土地规模流转到一定程度时工厂化育秧便替代了农户小规模软盘育秧和人工育秧,所以农业的发展需要机械化,科学高效种田需要先进农机化技术,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