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4:56: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 风机基础变形观测图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二、 工程概况:

大唐新疆哈密苦水第一风电场工程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东南约160km,骆驼圈子东的戈壁滩上。场址区域位于东经E:095°21′04.2″~095°27′05.5″,北纬N:042°35′19.0″~042°39′45.8″之间,海拔高程在1240m~1355m之间。本期工程拟开发利用面积约63 km2。场址南侧规划中的额哈铁路通过,交通较为困难。

第一风电场计划安装67台3000kW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201MW,并新建220kV升压变电所。风场内采用10回35kV集电线路,每回集电线路连接风力发电机组数量为4至8台不等。其中每一回集电线路包含一段架空线路,以及与箱式变连接和送入220kV升压站的35kV电力电缆线路。

第一风电场工程接入电力系统:风电机组出口电压为690V,采用一机一变的接线方式,箱式变采用美式箱式变,容量为3400kVA,均布置在距离风力发电机组约18m的地方。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首先通过10回架空线路,将67台风力发电机组发出的电力汇流干线,然后通过35kV电力电缆接入新建220kV升压变电所的35kV母线侧,经为其配备的主变升压至220kV后送出。

苦水第一风电场和苦水第二风电场合建的220kV升压站,主变容量为2×200MW。二个风电场各配一台200MW主变。升压站220kV出线2回。

本工程位于风电场西部区域,计划安装67台3000kW风电机组,总装机规模为201MW。

三 、工程地质

1、区域地质条件及地址构造

苦水一带为起伏的剥蚀台地,地形略有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高程为900m~1300m。场址区地基土主要为第其特征描述如下: ①层含角砾细砂层(Q4pl),灰褐~黄褐色,广泛分布于场址区地表,属盐渍类土及多年冻土,土层中见有硫酸盐类、结晶,呈白色盐霜及盐结晶状,分布于角砾表面或空隙中。角砾含量约占15%~25%,砾粒径一般2mm~20mm,杂色,母岩以火山岩、砂岩、泥岩居多,次圆状;填充物主要为粉细砂及粉土。结构松散~稍密状,干燥,锹可开挖,厚度推测一般为1.0m左右。

②圆砾层(Q3pl),青灰色~杂色,夹少量卵石,粒径一般20mm~45mm,含量约20%~30%。中粗砂充填,含量约15%~25%。砾石含量大于50%。母岩以火山岩、砂岩、泥岩居多,次圆状;较干燥,结构中密~密实,锹难以开挖,需机械开挖。该层在本场地分布较广,但不连续,推测最大厚度为4.0m左右。

③层砾砂层(Q3pl),褐黄色~杂色,在该层上部见有硫酸岩类,呈白色盐霜或结晶状,下部逐渐变少,3m以下已不多见了。该层砾石

约占30%~40%,砂约占50%~60%,含少量卵石,母岩以火山岩、砂岩、泥岩居多,次圆状。较干燥,泥质微胶结,结构中密~密实,锹难以开挖,需机械开挖。该层分布稳定。

风电场场址区①含角砾细砂层较松散,工程性质差,不能作为持力层。②圆砾层、③砾砂层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是场址区良好的持力层和持力层下卧层。综合评价场地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场地,适合工程建设。

1.1 岩土、地下水的腐蚀性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比较,经工程地质类比,初步认为场地岩土对混凝土具有硫酸盐强腐蚀性,氯化物弱~中等腐蚀性,需要采取抗硫酸盐腐蚀水泥。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需采取防护措施。

场址区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深,水质矿化度较高,呈咸或苦味,但相对于风机基础,地下水埋藏深度很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腐蚀性影响。 1.2 地震活动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 18306-2001)资料,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属构造稳定期。 四、场址气象条件

1、哈密气象站多年气象要素统计表见下

哈密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1981~2010年)

项目 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平均气压 平均水汽压 平均风速 多年最大风速 单 位 ℃ ℃ ℃ hPa hPa m/s m/s 数 值 10.2 43.2 备 注 1986年7月23日 -28.9 2002年12月25日 930.9 6.3 1.60 20.7 ESE 1980年5月15日,风向该地区大风月集中在2~7月份,小风月集中在12~翌年1月份。也就是说,春夏季风大,冬季风小。 2、哈密自然气象条件见下表

多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覆冰厚度 最大风速 年平均雷暴日 沙尘暴日 海拔高度 6.2℃ 40.6℃ -35.1℃ 42% 10mm 25m/s 7.1天 6.9天 1240m~1360m 污秽等级 地震烈度 3、 冻土深度

Ⅲ Ⅵ度 场址区存在季节性冻土,最大冻土深度为1.2m。

五、水准点的布置:

基础的沉降观测是根据风机基础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发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为3个,以组成水准网,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准确性。

布置水准点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水准点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3、离开公路、铁路、地下道至少5m,避免埋设在低洼易积水处及松软地带。

5.1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以上的几个条件。 1、每个风机设置三个基准点。

2、基准点布置在距塔基边缘30m,两基准点与基础中心成直线,另一点通过机组中心与该两点连线垂直。

3、基准墩埋深2.7m,出地面0.3m,基准墩高共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