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1:19: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一些地方陆续推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将原来比较分散的小学或教学点进行优化组合,合班并校,从而出现了许多寄宿制小学。小学生过早离开父母的照料来过集体生活,一方面,有利于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每天都处于学校的监护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之中,活动空间受到了限制。势必会引发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这就更需要教师和学校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苗头阶段。

一、农村寄宿制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我们学习了许多其它寄宿制学校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但在面对出现的问题时还是让我们感到意外和准备不足。总结这一年来的经历,我发现住宿生的心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是情感类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烦恼、恐惧、孤独等。由于孩子年龄小,之前家里对孩子都比较疼爱,所以在校住宿后许多孩子表现出思家念亲、寂寞孤独、大吵大闹、不善交流、打架斗殴甚或逃离校园等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2.是意志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气馁、缺少毅力、过分依赖、倔强固执等。有的学生面对教师的批评和教育心理上难以承受,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想家,有的学生不合群,难以和其它学生共

处。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总是想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对教师的教导置若罔闻。

3.是个性类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嫉妒、多疑、任性、冲动等。有的孩子上学前只和爸爸妈妈等家人在一起,刚刚过上集体生活一时不适应。有的孩子对别的小朋友的吃、穿特别羡慕,向自己家里提出过分要求,有的孩子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孤僻的个性,难以和其它孩子友好相处。

好在学生每周都能回家,且学生年龄偏小,所以胆子相对也小,在学校的严格教导和生活教师的精细管理中没出什么大事。不过我们已经意识到:对住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提高认识,在学校管理中全面渗透。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其次,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教育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发挥好班主任的导师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生活方面的辅导者,这也就决定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维护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3.搞好学法指导。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众多心理问题大都与学习不良有关,由于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低,从而使学生产生焦

虑,烦躁不安,抑郁等等。所以,注重学法指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4.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是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二是学校要重视良好班风的建设。三是重视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活动为主要载体,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四是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五是针对寄宿学生不同的家庭环境,学校和老师应积极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六是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营造一个关心、爱意、融洽、愉悦的心理氛围。

5.让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辅导同声同步。寄宿制学生一般一周才回家一次,虽然与父母接触时间相对少了许多,但是家庭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据调查,对学生心理发展起消极影响的因素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显得尤为突出:一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低或者过高,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么漫不经心,要么过分挑剔,使学生产生消极的体验;二是社会环境中一些群体不良行为,甚至有家长参与的行为对学生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如,农村严重的赌博风和迷信风。因此,学校要加深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重点家访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指导家长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