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概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4 1:33: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教学大纲要求

1. 掌握适应及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2. 掌握变性、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及后果。

3. 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4. 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与骨折愈合过程。

5. 熟悉再生的概念、类型及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与再生过程。 6. 熟悉适应、变性、坏死与修复的结局或转归。 7. 熟悉细胞凋亡与老化的概念及形态学表现。 8. 了解组织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9. 了解影响修复的因素。 二、理论内容提要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与病变特征,举例。

1、萎缩:病理性: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2、肥大:代偿性,内分泌性

3、增生:内分泌性,代偿性,再生修复性,肿瘤性。

4、化生:(1)鳞状上皮化生:膀胱、肾盂移行上皮→鳞状上皮(鳞状化生可癌变)

支气管、胆囊、子宫颈柱状上皮→鳞状上皮

(2)腺上皮化生:胃→肠上皮化生(大肠上皮化生可癌变)。 (3)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间叶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与损伤过程、机制

各种损伤因素→生化代谢改变→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光镜改变→肉眼改变。

机制:细胞膜的破坏,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缺氧,化学性损伤,遗传变异

2.细胞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

细胞核:大小、形状、结构、核内包含物及核仁的改变。

细胞器: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的改变。 细胞膜:形态结构、通透性的改变。

3.各种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组织、细胞)及其形态学变化,举例

4.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分类及对机体影响

5.细胞死亡的概念、类型、形态变化及结局,坏死与凋亡的概念 细胞死亡分两种类型;坏死,凋亡。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被动死亡。不可逆性损伤

凋亡: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受基因控制(主动死亡)

细胞核: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细胞质:胞质红染,胞质内碱性核蛋白体减少或消失,与酸性染料结合力增强。 间质:在各种溶解酶的作用下,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或液化。

8.组织坏死的类型、形成条件及各型的病理表现,举例。 (1) 凝固性坏死:脾、肾梗死,干酪样坏死,坏疽

(2) 液化性坏死:脑软化,化脓,细胞溶解坏死,脂肪坏死 (3) 纤维素样坏死

(4) 坏疽:干性、湿性、气性。各型发生条件、好发部位、形态表现。 干 性 湿 性 气 性 发生条件 动脉阻塞,静脉通畅 动脉阻塞,静脉淤血 深在的开放性创伤战伤

水分容易蒸发 水分不容易蒸发 尤其合并厌氧菌 感染

好发部位 四肢, 肠、胆囊、子宫、肺 肢体

形态表现 组织干燥皱缩 组织肿胀,污黑,恶臭 组织肿胀,蜂窝状,奇臭 边界 清楚 边界不清 边界不清 9.坏死的结局

(1)细胞坏死后自溶,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2)溶解吸收,坏死组织较小,由淋巴管、血管吸收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3)分离排出:溃疡,空洞,窦道,瘘管。各个定义与形态 (4)机化与包裹

(5)钙化: 属于营养不良性

(三)组织修复的概念、再生与修复

1.组织修复的概念、再生的概念及类型。

概念:组织损伤后由周围的同种细胞增生来修复称再生;由纤维结缔组织 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类型:生理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 完全性再生

2.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与再生过程。

(1)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强。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管道的被覆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

(2)稳定细胞:受到损伤后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肝、胰腺、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上皮

(3)永久性细胞:无再生能力。神经细胞、横纹肌、心肌细胞 3.肉芽组织的概念、成分、病变特征及肉芽组织的作用。

概念: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的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作用: (1) 抗感染保护创面 (2)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